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841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区位理论

【答案】土地区位理论是指研究作为作业的空问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的理论,在这种土地利用状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土地分区利用就是利用土地的区位特点,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布局并合理利用的过程。

2. 系统工程原理

【答案】系统工程原理是一门统筹全局、综合协调研究系统的科学技术,是系统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的工程技术,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先进思想、理论、方法和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3. 弹性理论

【答案】弹性理论是指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导致规划主体和规划客体在时间、空间乃至上层建筑层面上的弹性变化。弹性理论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规划的弹性是一种动态的思想,面对规划中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各种非理性行为,这种动态思想使规划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规划的弹性强调规划各方选择的多样性,包括规划工作者与参与者、规划的目标、规划的技术方法等。

4. 公路用地规划

【答案】公路用地规划是指依据道路在地面上的位置及其形状和尺寸,依据交通运输任务、车辆行驶要求和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按快速、经济和安全的原则,在规定的控制点(必经的地点)之间选定路线的布局并设定其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各项几何要素,进行道路的平面和立体交叉设计等。

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项日规划就是在土地整理前期进行的安排设计,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立项,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专项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和执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提。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实质是总体规划的延伸。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确定不但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而且要符合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6. 土地用途管制目标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就是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违法占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限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克服土地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地力枯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 香港地区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香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其医乏,其规划体系并不区分城市乡村,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其发展规划分为全港、次区域和地区二个层面,对应地形成了全港发展策略、次区域发展策略及地区图则二层架构的发展规划系统。

8. 预测方法

【答案】预测方法是指预测某一事物所具体采用的方式和途径,具体而言包括所用工具、流程、方式等。预测方法通常包括因素分析法、自然增长法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1)土地用途管理。是指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的使用性质、用途的转换进行管理。

(2)土地利用结构管理。是指对各类土地类型的数量及比例结构进行管理。

(3)土地利用布局管理。是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空间关系进行管理。

(4)土地利用程度管理。是指对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水平进行管理。

(5)土地利用效果管理。是指对土地利用产出水平、集约化水平进行管理。

10.引水方式有哪些?

【答案】引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坝(低坝)引水

,抬高水位,自当河流水源虽较丰富,但水位较低时,可在河道上修建奎水建筑物(坝或闸)

流引水灌溉,形成有坝引水的方式。在某些山区丘陵地区,丰水季节虽然流量较大,水位也够,但十、枯季节变化较大,为了便于枯水期引水也需修建临时性低坝。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闸)、进水闻、冲沙闸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2)无坝引水

当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要求时,即可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取水日,修建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形成无坝引水。在丘陵山区,灌区位置较高,可自河流上游水位较高的地点引水,借修筑较长的引水渠,取得自流灌溉的水头。

(3)抽水取水

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就近采取抽水取水方式。由于它无须修建大型挡水或引水建筑物,干渠工程量小,但增加了机电设备及管理和运行费用。在多泥沙河流中取水,除易产生淤积外,泥沙还会对泵体造成损坏等,设计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4)水库取水

当河流的流量、水位均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必须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进行径流调节,以解决来水和用水之间的矛盾,并综合利用河流水源。这是河流水源较常见的一种取水方式。采取水库取水能充分利用河流水资源,但必须修建大坝、泄水(溢洪道)和放水(放水洞)等建筑物,工程较大,且有相应的库区淹没损失,因此必须认真选择好建库地址。

11.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细则有哪些?

【答案】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细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的保护措施来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

(2)不允许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工业小区建设,不得安排新建非农建设项目;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 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用地的,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审批。

(3)允许区内零星的农业建筑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交通用地、水源地、古迹保存用地和特定生态用地,以及用于基本农田和为其服务的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农业建设用地。区内现有其他各类非农建筑物、构筑物小允许改建或扩建,鼓励其搬迁。建筑物、构筑物废弃拆除的,其土地要及时复垦为基本农田。

(4)允许区内现有其他零星用地,鼓励进行整治转变为基本农田。

(5)各地区基本农田保护率必须达到80%以上。

(6)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基本农田达到土地产出率标准(基本农田土地产出率标准根据地方实际确定)。

12.怎样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答案】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有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

①组织准备。组织准备主要是成立规划领导小组、规划编制技术组以及经费的落实等。

②资料收集。收集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计年鉴、人口普查、土壤普查、农业区

划、重点建设项目、各部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关资料和图件。

③制定工作方案。主要是制定编制规划的工作和技术方案,包括: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编制的内容、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组织实施的方法步骤、时间安排和经费顶算等。

(2)耕地资源现状和潜力分析

利用规划基期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规划区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况:耕地利用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耕地的生产和开发利用潜力等,为编制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