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三化学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问题提出的学习心理研究

关键词:初三化学,探究式学习,学习心理,问题提出

  摘要


在新课标条件下,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探究式学习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关于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目标要求等进行了说明。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提倡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建立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探究式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学生复杂的学习心理。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心理过程是不同的,本研究就初三学生探究式学习中问题的提出、假设与预测、事实验证、归纳与总结、交流与表达五个阶段中的问题提出阶段,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索,找出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问题提出心理的特点,分析学生问题提出的学习心理过程,将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学的知识相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期探讨在新课改条件下,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心理有何特点,如何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和学习中有效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有关学习心理学和探究式学习的理论研究指出,初三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已由无意识记忆为主转变为有意识记忆为主的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初三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化学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初次将科学探究的方法应用于化学的学习之中。探究的过程中涉及到学生复杂的心理过程,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始,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关系到探究的过程能否顺利的进行。学生的问题提出阶段,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验的观察、问题的提出等心理过程。
为了具体研究初三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有关提出问题的心理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按照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化学教学的方法上,采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了解化学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点,在学习中体验探究式学习的心理变化过程。为了研究的需要,在学生提出问题的阶段,从学习动机、实验观察、提出问题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充分体验在提出问题阶段自身的心理特点。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技能基本掌握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初三学生对化学学习有较高的学习动机,70%左右的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有解决问题的愿望。男生和女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差别不大,但快班和慢班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有较大的差别,年龄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随年龄的增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下降的趋势。从实验观察角度分析,男生和女生基本无差别,快班的学生比慢班的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更能自主的调控自己的注意力,年龄越小的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其好奇心越强,越能注意事物的变化特征。从问题提出的角度来看,男生比女生更能主动的提出问题,快班的学生比慢班的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要强的多,年龄的变化对学生提出问题虽有影响,但影响较小。总体来看,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虽然会产生疑问,有解决这一疑问的愿望,但大多数学生却不能主动的提出自己的问题,不善于和他人讨论问题。在新的教学情境中,能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较少,能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的学生更少。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初三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问题提出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提出问题的水平并不高。不同的学生问题提出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到学生问题提出的有效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问题提出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合理指导,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通过研究,找出了不同学生在问题提出的三个环节上存在的心理上的差距,为今后的教学过程,特别是问题提出阶段指导学生的心理过程起到了启示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更好的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