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固原市位置处在祖国大西北的腹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位于陕西西安市、甘肃兰州市、宁夏银川市三省会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下辖隆德、泾源、西吉、彭阳、原州四县一区,面积1.68万平方公里,人口186万(2007年7月1日)。
由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民族迁徙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今天这种独具特色的固原民俗现象。固原方言俗语是固原民俗现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方言俗语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固原方言俗语反映了本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生产经验,处世原则以及思维模式。它世代相传,经久不衰,负载着固原人民衣食住行方面的个性特征和思想观念上的遗传根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固原广大农村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教育文化较为落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因而其汉语方言至今仍然保留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民俗文化景观,尤其是在俗语方面独具特色。研究固原方言俗语音义,对于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语音史)、文献学、民俗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还无人进行专门研究。为了全面弄清固原方言俗语的真实面目,科学地记录这一地方文化遗产,抢救性地发掘这一逐渐消失的语言中的活样本,对固原方言俗语进行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组成:1、凡是固原方言所保留的古汉语词语,则单列考释部分。要在考释部分分别指出其在文献中的用例。做到用方言词义去诠释文献,用文献例证来检验方言意义。文献资料的运用以“五四”运动为限,做到权威、精当,同时一些材料与其他方言材料进行对比。还要说明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与中古音的关系,力求探讨方言读音的历史来源,最后总结这部分词语的来源和特点,揭示与周围语言的关系。考释词语110条。2、分类调查确定哪些是固原地区的方言俗语,用国际音标给这些方言俗语注音。共收录词语近2000条。解释词语在方言中的意义。侧重点在与普通话意义的不同即特殊性上。在解释词义时,要注重词语的民俗意义。给出方言中常见的公认的例子。3、全面收集和整理四字格词语,用国际音标注音,释义,并给出生活中的用例,总结其构造规律和语音语义特点。共收录330条。4、全面调查、筛选出固原地区流行的有代表性的歇后语和谚语格言,用国际音标注音,总结其规律和特点。这两部分共有300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些本字的考证是难点,也是词语(尤其是单音节词语)考释的关键。除了借鉴其它研究成果以外,本人力图推出自己的新的见解。对于本字不明的一些字则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对有音无字的现象采用□符号来代替。
固原方言内部(主要是在语音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按照学者的归类,其中泾源话(主要是回族使用)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其余多为中原官话秦陇片的分支。同时由于教育文化交通信息等各方面的原因,固原话内部也存在着新派音和老派音的不同,文读和白读的区别,甚至是同一个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句子中也会发出不同的音来,情况比较复杂。原州区尤其是固原城周围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外来人口流动较大,受强势方言的影响,语音上变化较快。彭阳县的语音接近原州区。西吉县与隆德语音接近,因此笔者在记音时以地处六盘山西麓的隆德老派音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