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 )是戏曲音乐的结构形式之一。以一对上下乐句为基础,在变奏中可以放慢、加快、翻高、走低、加花、减字,突出节拍、节奏的变化,以不同板式的联结和变化,表现不同的戏剧情绪,构成一出戏或整本戏的音乐内容。
A. 曲牌联套体
B. 板式变化体
C. 上下句
D. 五音四呼
【答案】B
【解析】板式变化体是戏曲音乐的结构形式之一。它以一对上下乐句为基础,在变奏中可以放慢、加快、翻高、走低、加花、减字,突出节拍、节奏的变化,以不同板式的联结和变化,表现不同的戏剧情绪,构成一出戏或整本戏的音乐内容。梆子腔、皮黄声腔系统均属于板式变化体。
2.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创造了从高潮开始叙事的( )结构的范例。
A. “顺叙式”
B. “倒叙式”
C. “插叙式”
D. “逻辑式”
【答案】B
【解析】《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是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约公元前430~前426年首演。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它创造了从高潮开始叙事的“倒叙式”结构的范例。
3. 合唱协调不包括( )要素。
A. 音高
B. 音色
C. 音准
D. 音量
【答案】D
【解析】合唱训练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精神,发挥协调的作用。“协调”包括均衡与谐和,要达到均衡,就要音色,音高统一,而谐和主要是音准问题。
4. 宋代之后中国舞蹈发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是( )。
A. 民间歌舞的兴盛
B. 宫廷舞蹈的发展转向戏曲
C. 城市商业性演出的出现
D. 宫廷舞蹈的规模减小
【答案】B
【解析】戏曲舞蹈成为宋元以后中国古典舞蹈的主流和具有代表性和审美意蕴的传统舞蹈形态,是中国古典舞蹈的转折期。
5. 瓦格纳按照法国大歌剧形式写作的第一部成功的歌剧作品为( )。
A. 《黎恩济》
B. 《唐豪塞》
C. 《漂泊的荷兰人》
D. 《罗恩格林》
【答案】A
【解析】《黎恩济》是一部按照法国大歌剧形式写成的五幕悲剧,是德国作曲家、剧作家理查德·瓦格纳第只部歌剧作品,有强烈的喜戏剧效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故事叙述了14世纪中叶的罗马护民官黎恩济的故事:黎恩济因率众反抗贵族们的暴虐使罗马市民恢复自由,却由于妹妹跟青年贵族的恋爱和别的因素,受到市民误解而被杀,结果罗马市民的自山也随着消失。
6. ( )写的是裴少俊与李千金的爱情故事。
A. 《墙头马上》
B. 《望江亭》
C. 《救风尘》
D. 《梧桐雨》
【答案】A
【解析】《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白朴的作品,描写的是裴少俊与李千金的爱情故事。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
7. 世界工业设计的发源地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答案】C
【解析】世界上最早发展工业设计的国家是德国。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却并不是率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的国家。瑞典是最早发展工业设计的北欧国家,开创比欧工业设计之先河,在国际设计界有一定的地位。
8. 我国唐代的雕漆与以前不同,在漆胎上涂红漆数十层后,再进行雕刻,称为( )。
A. 剔红
B. 剔刻
C. 剔彩
D. 雕红
【答案】A
【解析】我国唐代的雕漆与以前不同,是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形成一定厚度再行雕刻,这种技法称为剔红。
9. 《马赛曲》、《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在革命斗争和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中都显现出难以估量的( )功能。
A. 认识
B. 教育激励
C. 美育
D. 实用
【答案】B
【解析】音乐的教育功能一般是通过乐曲所表现的情感和情绪感染听者而实现的,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逐渐潜移默化地得到道德情操方面的教化,增强他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激励为此奋斗的决心。《马赛曲》、《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在革命斗争和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中都显现出难以估量的教育激励功能。
10.1907年( )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新剧剧团春阳社。
A. 曾孝谷
B. 田汉
C. 王钟声
D. 李叔同
【答案】C
【解析】1907年10月王钟声在上海创办了春阳社,这是中国境内第一个新剧(话剧)团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