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预知新闻

【答案】预知新闻是指媒体事先知晓而去采集的新闻,如各种记者招待会、剪彩揭幕、各种会议等。这类新闻可以是沟通受众与政府(或新闻事发单位)的“桥梁”,也可以是某些机构对新闻媒介的利用。处理不慎,这类新闻往往变为人情新闻,表现出浓重的公共关系的影子和明显的灌输目的,这都是最易引起受众反感,影响传播效益的因素。

2. “反打,,

【答案】“反打”即反拍角度,是指一种处于前一个镜头拍摄方向的反面或反侧面的影视摄影角度。反侧面拍摄人物的角度常常产生奇妙的感觉,有利于全面介绍现场场景,同时还有助于表现主体对象的多方面和立体形态。

3. 影调

【答案】影调,是不同亮度的景物所形成的有明暗差别的影像,这些明暗差异所产生的黑白灰级差,谓之影调。影调是保证电视画面影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影调在电视画面构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①影调是构成电视画面形象的基础; ②影调可以突出重点; ③影调可以增强u 面的透视感; ④影调可以突出物体的质感; ⑤影调可以加强画面的气氛。

4. 电视新闻连续报道

【答案】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这类报道中的各个独立报道因素联结紧密,常常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它所具有的连续性,使报道内容更能突出事件实质,形成舆论力量,引起广泛关注。连续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保证报道深度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特点包括:①报道连续、及时,吸引力大; ②报道连续紧凑,报道与分析相间,舆论力量集中,震}h}力强; ③报道的事件因果连续,从多角度综合事因,信息量大,事件本质易于突出。

5. 新闻事业

【答案】新闻事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事业是指一种以新闻为中心的、大规模的社会文化活动,包括新闻业务、新闻经营管理和新闻教育、研究事业。狭义的新闻事业是指各种新闻媒介的总称,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厂、新闻图片社及其出版物。

二、简答题

6. 新闻采访中运用创新思维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新闻采访中运用创新思维,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是思想认识上的升华。新闻采访中的创新思维,是建立在我们党一贯的新闻采访工作传统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能背离这种优良的传统,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把新时期的采访工作做得更好。例如,我们党的新闻工作所一贯倡导的深入调查、实事求是、全面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都是今天所仍然需要坚持的。我们所要创新的,是突破那些不适应新时期社会情况的陈规陋习,是突破那些阻碍改革开放的旧观:念、旧思想,是以当前新闻工作的特点创造出新的采访技巧和方法。所以,创新与继承二者是不矛盾的,也是不可分割的。

(2)正确处理创新与原的关系

新闻采访,是一项政策性、实践性很强,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人民实际利益的严肃的工作。因此,新闻采访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比如,新闻报道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新闻必须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新闻要尽可能用事实说话,做到迅速及时等。新闻采访中运用创新思维,也不能背离这些基本原,而是要更加生动、有力地体现这些原。创新可以标新立异,但不能异想天开。新闻采访中的创新思维,正是在维护新闻报道基本原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天地、新思想,采写出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好新闻来。

(3)正确处理创新与真实的关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和新闻采访工作的生命。无论新闻采访中怎样创新,绝不能以损害或削弱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为代价。如果那样,创新也就完全失掉意义。新闻采访中,可以想像,可以思索,可以设计多种采访方案和报道计划,但决不能虚构。瞎编乱造,不是新闻,新闻采访的一切思维活动必须在维护新闻报道真实的前提下进行。只有这样,记者才能取信于民,传媒才有生命力,新闻采访也才能永葆青春,成为推动新闻事业前进的真正动力。

7. 怎样加强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辩证统一,不断提高新闻作品质量?

【答案】加强新闻采访和新闻新闻写作的辩证统一,不断提高新闻作品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思想认识

记者在思想上应当牢固树立起采写并重的观点,既看重采访,又看重写作,两者不可偏废。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相互关联作用,其目的是要加强新闻采访,提高新闻写作质量。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不少记者存在重写作轻采访的倾向,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记者的思想中对“妙笔生花”看得过重,另一方面是对记者成绩评定的标准往往只注重发稿量,忽视采访的投入和功夫。因此,记者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采访和写作并重的观点,在实际工作中既评选好新闻作品,也

要评选成功的采访实践和优秀记者,形成一种采访和写作并重的社会氛围。

(2)加强组织措施

①要大力加强记者队伍建设,记者必须深入第一线采访,不能有空头记者、挂名记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灵活机动、深入实际的记者队伍,强调和确保记者深入到第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去。绝不能做等新闻上门的空头记者、挂名记者。

②要建立和落实新闻记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纠正一些记者安于泡会议、坐办公室的不良风气。要建立一些相关的制度,并认真落实。只有深入基层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发现实际问题,并真正做好采访报道的工作。

③要注意培养名记者,允许并提倡记者有不同的写作风格,避免新闻报道的趋同化,不要千稿一面。要建立一支灵活的队伍,专门采写热点题材,随时随地报道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④要建立新的新闻采访体制,加强新闻改革,推广和运用聘用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使更多优秀的、年轻的记者迅速成才。

(3)做好后勤保障

①要继续提高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在第一线采访的记者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大力表彰优秀记者,并在待遇上给予落实。比如定期评选优秀记者,在社会上形成尊重记者、支持记者工作的良好风气。

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鼓励深入细致、认真负责的采访,批评闭门造车、主题先行、观点强加于人的小良采访作风。

③要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为好的采访提供条件,为好的新闻作品开绿灯,加强时效性,提高新闻生命力。为记者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简化审稿制度,为采访、写作提供更好的条件,确保新闻时效性。

④要营造出一种有利于记者在坚持四项基本原的前提下,大胆采访、顺利采访的社会环境。这需要整个社会加入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支持,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关法规、制度,使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能更有力地推动国家两个文明的建设,在人们生活中发挥更人的作用。

8. 联系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对采访工作有哪些作用?

【答案】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采访心理学是采访学和心理学的交叉融合,是新闻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包括:采访心理的本质和活动规律; 采访心理表现形式; 记者心理特点及形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受众心理; 采访方法中心理学原理的运用和技巧; 采访内容中心理成分的剖析等等。

(1)记者的心理状态,与采访活动有直接关系,是决定新闻采访成败的最活跃因素。记者有必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做到“清醒地认识自我,自觉地改造自我,明白自己的气质,调节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能力,控制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意志和情操,全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记者采访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扰和阻力,这就需要记者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排除困难。控制情绪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要调节情绪。通过冷静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