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物资学院统计学812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全球化

【答案】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资源配置从一国范围扩展到世界范围,各国经济通过跨国生产、国际贸易、资本国际运动以及国际技术交流等经济纽带而日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趋势。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1)它是经济国际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客观历史进程,属历史范畴;

(2)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是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其最重要的现象与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进行配置; (3)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在于国际分工,在于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作为一个客观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发端于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形成,蓬勃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有利于全球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与整合,推动了全球合作。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导致南北差距日益扩大,世界性的经济风险不断增加。可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

2. 生产方式

【答案】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一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卜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样逐步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3. 国有垄断资本

【答案】国有垄断资本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它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家用来调节阶级利益的各种货币资本; 另一种是用来经营国有企业的资本,即国有企业垄断资本,这是国有垄断资本的主体。国有垄断资本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的,企业的盈亏也都由国家负责。第二,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双重的:一方面,

国家要从全社会的整体需要来考虑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以此作为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干预的依据;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又必须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问题,因而又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追求利润极大化。

4. 关税同盟

【答案】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进出口商品均可自由竞争、流通,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它除了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对外则实行共同的贸易壁垒。成立关税同盟的目的在于使成员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以内的市场处于有利地位,排除非同盟国商品的竞争。关税同盟意味着各成员国在制定关税过程中要让渡部分经济主权,通过缔结协定在关税方面成为一个共同体。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更进了一步。关税同盟有1826年成立的北德意志关税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荷比卢经济联盟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等。

5. 生产价格

【答案】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也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6.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答案】(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流通而全部收回。

(2)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指社会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币形式以后,又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资本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人们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从何处取得。

(3)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只有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又在实物上得到补偿,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

二、简答题

7. 有商品经济,就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吗?

【答案】有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需要有资本自由转移的条件。这种条件在机器大工业发展起来时才充分具备,因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结果。

(1)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之间资本竟争的结果

在个别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中,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利润不同,每个资本家都不甘心于只获得低额利润,而是要追逐高额利润。为了追逐利润,就必然要展开竞争。既在部门内部进行竞争,又在部门之间进行竞争。资本在部门之间的竞争,表现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进而形成平均利润。如果资本不能自由转移,那么个别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也将受到阻碍。

(2)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也离不开资本自由转移的条件

由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同时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平均分配过程。其一,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如机械工业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额大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额。其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如食品工业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额则小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前者所多得的利润,正是后者所少得的部分。其三,中位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生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高位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生产价格高于价值,低位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生产价格低于价值。而市场价格则直接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但归根到底仍是以价值为基础。

可见,有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只有具备资本自由转移的条件,个别利润才能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能转化为生产价格。

8. 奴隶、农奴和农民的劳动力是商品吗?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案】(1)奴隶社会奴隶、农奴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封建社会农民的劳动力也不是商品 ①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这样他才能够像任何商品所有者那样,自由地出卖劳动力商品,并且在买卖中仅仅让渡这种商品的使用权,而保留着它的所有权,否则就是卖身为奴了。二是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身劳动力这一商品以外,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现存的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②在任何社会里,劳动力都是存在的,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力才成为要卖给资本家的商品。奴隶社会的奴隶和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符合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第一个条件。农民在封建社会没有被完全剥夺所有的生产资料,不符合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第二个条件。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小商品生产者日益两极分化,最终沦落为无产者,形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雇佣来的劳动力,生产出价值和剩余价值,达到资本增殖的目的。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