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吉首大学商学院702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固定汇率

【答案】固定汇率是指根据不同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制定出的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或者由政府用法令规定的本国与他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在固定汇率下,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在金本位制下,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二战以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会员国的货币平价一律以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来表示,成员国的货币汇率,仅能按金平价之比在一定幅度内作上下限各1%的浮动。当某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超过这一幅度时,该国官方有义务将汇率波动限制在规定上下限之内。固定汇率制的优点: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缺点: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 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例如,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

2. 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较快原理或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答案】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较快原理是指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随着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将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例逐步增大,而可变资本的比例相对缩小,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得更快,因而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须快于对用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从实物形式来看,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加得更快。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和物质上得到补偿。可见,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后是消费资料的生产。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较快,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而孤立地、片面地发展,前者的发展必须受到后者的制约。

3. 铸币

【答案】铸币是指按一定的成色和一定的重量铸造成某种形状的金属块。最早的金属货币是自然形态的金属条块,使用不便,因而逐渐产生金属铸币。早期的铸币是由有名望的商人所铸造,在金属块上铸上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表明其重量和成色。铸币的出现,解决了使用金银条块所造成的交换困难,从而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随着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铸币逐步由国家统一铸造。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铸币主要用做各国的辅币。

4. 股份公司

【答案】股份公司是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就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和在股票市场上自由转让的公司。股份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有:(1)有限责仟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仟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仟以其出资额为限,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2)股份无限公司。由两个以上的股东组成,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3)股份两合公司。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组成的公司。其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5. 结构性失业

【答案】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适应所引起的失业。其显著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失业劳动者,另一方面一些新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找不到适合的劳动者。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劳动力需求不足,其根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由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职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由于形成结构性失业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克服和做出调整,因此结构性失业属于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种失业。治理结构性失业要依靠产业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

6. 商品

【答案】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物之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 二是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十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同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只有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交换出去,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二、简答题

7. 你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如何认识的? 跨国公司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请你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举例说明跨国公司的这种作用。

【答案】(1)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认识

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活动的急剧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大大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大大加强,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整体。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问题,对各个主权国家和世界经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论是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也不论是发展水平如何不同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被包括在内。但是,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高度发展基础上出现的这种全球化现象,其主要推动力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因此,就其实质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趋势。

③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经济关系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运动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给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同时,把资本主义的一些固有矛盾也全球化了,进一步扩大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总之,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

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微观主体;

③跨国公司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经济中的新的矛盾。

跨国公司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已经渗入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例如,北京的消费者徜徉于家乐福或沃尔玛超市,把雀巢咖啡、强生润肤露、飘柔洗发水放进购物车时,未必会意识到生活的多彩正是受惠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1994年世界跨国公司大约4万家,它们的国外分公司约有25万家。而到1999年,全球跨国公司的总数己达6.3万家,共有国外分公司70万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全球企业兼并步伐的加快。1999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金额猛增至3.31万亿美元,超过了1990年至1995年并购总额之和。通过企业兼并,跨国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去年总收入居世界前11位的跨国公司的年收入均超过1000亿美元。目前跨国公司的产值己占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这又使它们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能量增大。

8. 有人认为,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经济都在不断发展,因而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大生产在根本上处于对立的这一结论是错误的。你的看法如何?

【答案】虽然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经济都在不断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大生产在根本上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根本上是不适合社会化生产力性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对立的。对这一对立的认识,应把握以下两点: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在根本上具有的对立性质,并不是说在这种对立下生产力就不能发展了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力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这种发展是不会停止的,也不会出现倒退的趋势。当然,在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状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根本上是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