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打,,
【答案】“反打”即反拍角度,是指一种处于前一个镜头拍摄方向的反面或反侧面的影视摄影角度。反侧面拍摄人物的角度常常产生奇妙的感觉,有利于全面介绍现场场景,同时还有助于表现主体对象的多方面和立体形态。
2. 影调
【答案】影调,是不同亮度的景物所形成的有明暗差别的影像,这些明暗差异所产生的黑白灰级差,谓之影调。影调是保证电视画面影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影调在电视画面构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①影调是构成电视画面形象的基础; ②影调可以突出重点; ③影调可以增强u 面的透视感; ④影调可以突出物体的质感; ⑤影调可以加强画面的气氛。
3.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的活动的总称。它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新闻采访的采访对象是新闻事实,探访、采集新闻事实素材构成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以调查研究为其基本工作手段。
4. 深度报道
【答案】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件中的“五个W 和一个H' ,等新闻要素作立体的、全方位的反映,不仅仅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更为重要的是针对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和预测,达到“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明明日的意义来”的传播目的。深度报道的“深度,,,是一种全方位的,蕴涵着事与理的思辨“深度”,绝非是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分析和解释。深度报道这一体裁形式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在报业与电子新闻业的抗衡中交替运用而产生的,深度报道进入电视新闻后,同样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5. 现场语言
【答案】现场语言是指新闻现场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音响)。这类声音包括新闻人物的讲话、发言,与新闻记者的对话,以及记者的现场叙述等内容。现场语言的成功运用,可以形成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观众对于新闻传播的参与性(当然是心理参与)。现场语言的运用,限制了画面的时空位置,不仅加强了地位感、真实感,而且可以防止因随意挪动画面而产生的失实现象。现场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度”的把握,控制好时间节奏。
二、简答题
6. 新闻采访中的资料积累工作,应当从哪些渠道去获得资料来源?
【答案】新闻采访中的资料累积工作应该从下面的渠道获得资料来源:
(1)从领导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收集资料。
采访新闻,必须对政策熟练掌握、对形势准确判断。记者应该经常从各级领导机关和所报道事件的主管单位,收集有关政策法规及基本状况的信息材料和具有权威性的官方统计数据,并进行仔细分析和认真研究。这有助于记者从宏观角度总揽全局,提高记者的认识层次和分析判断能力,并使记者真正对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如果不重视领导机关的意图和精神,在采访报道时往往会抓不住重心; 不清楚政策,采访往往不知从何去看、从何去问。尤其是一些有关政策性的报道中,记者只有从领导机构了解了政策后,才能避免出政策性、方向性的错误。
(2)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传媒中收集资料。
新闻传媒是记者资料积累的又一重要来源。熟悉传媒所报道的信息,不仅是发现新闻线索、丰富知识、成功进行采访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记者报道时进行对比或引证的重要依据。过去,许多记者都很注重剪报工作,他们将报刊上有价值的资料留存下来,经过整理后保存备用。
(3)从历史档案和各种书籍中收集资料。
读史可以知今,熟悉历史,有助于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提高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水平。历史档案可以帮助记者用历史的、纵深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从而使采访和报道更加准确和生动。记者在读书时应该随时准备一个小本子,适当地作一些读书笔记,这样摘记获得的资料通常会给记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4)从采访现场收集资料。
记者本人从各种采访现场收集资料,是第一手材料,最生动、新鲜、活泼。任何一次交谈,任何一个见闻,都是从现场收集资料的机会,记者要随时随地做有心人。有时候,采访虽然很成功,但由于时机不适宜,消息暂时不能发表出来,这时就应把采访内容作为资料好好保存下来,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发或是以后用到其他报道中去。每个记者都应该有自己的资料库。只要平时一有所得,就赶紧将它记录下来,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会使文章和报道增色不少。
(5)从被采访者提供的有关书面材料中获得资料。
记者在采访时通常会获得一些采访对象主动提供的有关书面材料,比如参加会议采访,会获得一份有关文件、简报等。很多记者由于采访任务繁多,每天得到的各种材料堆积如山,这样的材料整理起来相当麻烦。有的记者干脆一丢了之。其实,这样做十分可惜。每次采访完毕后,记者都应该有针对、有目的地从采访对象提供的有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整理并保存下来。因为每次采访,对记者来说无疑都是上了一堂课。采访对象是记者的老师,资料就是记者自编自学的教科书。每次从采访对象所提供的书面材料中选取积累的资料,日后定会在记者的采访工作中发挥作用。
(6)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
资料的来源其实是多渠道的,记者采访中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工具书。比如有关语言资料,经常性地积累这方面的资料,不但有助于记者在写作的时候为文章增色,还能帮助记者提高文学
素养甚至了解民众语言,为记者在采访不同层次的人物对象时灵活运用语言奠定基础。一些有关行业知识的工具书也是记者充分利用:收集材料的对象。记者在采访报道中会遇到各行各业的人或事,会有各行各业方面的知识与问题,这时查阅一下有关专业的工具书,就大有好处了。
7. 简述音乐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答案】音乐和其他音响一样,在电视新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电视新闻片中的音乐又称有声源音乐,是指从电视画面上可以感知到声音来源的音乐。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我们视觉中的画面,音乐的音质和声源相对应,这种音乐连同产生音乐的人或物一起使电视新闻充满了真实感,这是音乐作为现场音响的功能。
(2)音乐除了具备现场音响的功能外还对画面和抽象语言起到特别的作用。①它对画面的含义起到更为确切的解释作用,对U 面的情感起到史为强烈的衬托作用; ②它对抽象语言揭示出的理念起到更为强烈的引导作用。画面在视觉内呈现的是客观世界的表象,音乐在听觉里形成的是对心灵的直接撞击。音乐的魅力正是在于可以通过声响将画面的形象紧紧地敲击在观众的心上,直接唤起观众在思想、感情、心理、情绪上的反应和共鸣。因此,电视新闻背景音乐的选择对画面的情绪收放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8. 电视新闻连续报道有什么特点?
【答案】(1)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定义
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这类报道中的各个独立报道因素联结紧密,常常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它所具有的连续性,使报道内容更能突出事件实质,形成舆论力量,引起广泛关注。连续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保证报道深度的重要形式之一。
(2)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特点
①报道连续及时,吸引力大。
连续性为报道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了化整为零的方便,记者不必等待事情的结局,就可以沿事物的发展进程随采随报,有效地保证了信息传播的时效。由于随采随报,报道呈现出事件阶段的不完整性,因而形成悬念,引起人们究其事情底蕴的向往,使节目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②报道连续紧凑,报道与分析相间,舆论力量集中,震慑力强。
连续报道对新闻事件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客观记录,具有很高的透明度,有关言论、思想都可以在报道过程中得到反映,从而加深了报道本身的力度,使之产生扶正压邪的震动、慑服力量。
③报道的事件因果连续,从多角度综合事因,信息量大,事件本质易于突出。
由于连续报道是报道发展着的事态,而这种发展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使得报道旱现多角度的变异性和随意性。这种无法预料的不稳定状态,往往使连续报道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在大量的前因后果的信息对比映衬下,事情的本质可以得到充分揭示,从而使人们获得信息需求与理念追寻的双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