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892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户兼业化有哪些利弊得失?
【答案】(1)农户兼业化的积极影响
①兼业农户与专业农户一样都能生产商品性农产品;
②兼业农户的出现和大量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有积极作用;
③为城市工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④兼业农户由于有多种收入来源,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农业生产的发展;
⑤兼业农户有了城市和农村双重身份,对为自己提供就业和生活保障,缓解大量农民涌向城市,防止城市的过度膨胀,避免农村人口的过度萎缩和农村社会的衰落有积极作用。
(2)农户兼业化的不利影响
①在兼业农户当中,有许多是规模狭小、技术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商品率低、不适合农业现代化要求、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农户;
②许多农户收入主要不靠农业,无心经营农业,这部分人经营的农业往往处于衰退荒废状态,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在大生产排挤下,有许多兼业农户会被淘汰和消失。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户兼业这种经济现象,还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还会有所发展,至于发展速度的快慢,兼业化程度的高低,则取决于各国国内外的条件、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
2. 了解人们对合作社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掌握国际合作社联盟对合作社的定义和中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
【答案】(1)德国经济学家李弗曼认为合作社是以共同经营业务的方法,并以促进或改善社员家计或生产经济为目的的经济制度。
(2)德国经济学家戈龙费尔德认为合作社是中小经营者基于自己意志的结合; 由于共同对私有经济利益的追求,以实现社会政策目标。
(3)马克思、列宁认为,合作社就是生产者联合劳动的制度,要以这种制度代替资本主义雇
佣劳动制度。
(4)美国合作经济学家巴克尔认为合作社是社员自有自享的团体,全体社员有平等的分配权,并以社员对合作社的利用额为依据分配其盈余,合作社是与私人企业、公司制企业不相同的一种事业。
(5)国际合作社联盟对合作社的定义是,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
(6)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3. 何谓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有哪些特殊性?
【答案】(1)农业劳动力的相关概念
狭义的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广义的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或劳动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和质量。
(2)农业劳动的特殊性
①农业劳动在时问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农业劳动必须遵循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人们要按照生产对象本身自然生长规律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及时投入劳动。这就造成了不同季节农业劳动的项目、劳动量、劳动的紧张程度的巨大差异,产生了农业劳动季节性的特点。
②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由于地域差异以及空间上的位置固定性,使得农业劳动不得不在广大空间上分散进行,呈现出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③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农业生产包括众多的生产部门和项目,即使同一生产项目,在整个生产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和作业方式,使农业劳动具有多样性。
④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
农业生产的各个劳动过程不直接形成最终产品,但各个农业劳动过程却相互关联,上一个劳动过程的质量对下一个劳动过程的质量或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以至影响最终的生产成果,甚至给下一个生产周期带来影响。加之农业生产对外界自然条件的依赖,农业劳动的最终成果或效益具有不稳定性。
4. 为什么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会出现政策目标的多元化?
【答案】市场机制失灵提出了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大目标是社会公共利益,但在实际监管执行过程中表现为目标的多元性。原因包括:
(1)只注重保护城市消费者的利益
因为城市居民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较高; 食品的加工营销企业集中在城市,政府便于管理,但对广大的农村市场却疏于管理。
(2)注重提高本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对出口的食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对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要求却小严格。
(3)注重保护农业
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重视食品质量的时期,一也到了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的阶段。食品质量安全目标的提出和实施会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政府需要增加相关的财政支出或对此提供补贴保障农民收入。
(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食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危害等,也被纳入食品安全管理的目标。
(5)注重解决最为迫切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一系列问题,一些国家政府难以全面监控,因而注重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政策目标的多元化还可能产生相互之间的矛盾,政需要府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协调。
5. 试分析影响生产经营者供给质量安全食品行为的主要经济因素。
【答案】影响生产经营者供给质量安全食品行为的主要经济因素有:
(1)所获经济利益的大小
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食品质量安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获经济利益的大小。只有当生产经营者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能赚得预期收入,并且一旦欺骗性地提供低质量的食品就将失去这一收入时,才能停止欺骗而提供高质量的食品。
(2)经营目标的长短与成本收益的比较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长短期日标选择和成本收益比较是影响其是否实施质量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如果生产经营者树立了长期的经营目标,生产经营低质量食品被发现的概率增大,则会趋向于生产经营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
(3)经营规模的大小与专有资产的多少
经营规模的大小和专有资产的多少是影响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何种质量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不仅具有大量有形的专有资产投资,而且还拥有品牌或名牌等无形资产,具有严格质量管理体系。
(4)声誉机制的建设
声誉具有提供激励、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作用,是掌握信息的一方保证不骗对方的一种承诺。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重复博弈。食品的生产经营者要建立良好的声誉,需接受一系列的质量安全认证,需有一套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需通过品牌的塑造来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借助品牌效应获得更多的利润。
(5)纵向协作策略
在市场交易中,如果产品的质量标准难以确定或质量检验的成本非常高昂,食品生产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