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学策略

【答案】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教学策略具有指向性、操作性、整体综合性、调控性、灵活性、灵活性的特征。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有要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身的素养以及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来决定。按照知识类型的不同,可以吧教学策略分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课堂中常有的教学策略有讲述策略、对话的策略、指导策略等。

二、简答题

2.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各是什么?

【答案】“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大致分为两种理论倾向:

(1)以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与存在经验的开发的“存在现象学”课程论。该课程论认为,课程是“具体存在的个体”的“活生生的经验”或“存在体验”,课程更主要的是个体的“自我知识”,而不只是外在于个体的文化知识。意识水平的提升与人的自由解放是课程的终极目的。

(2)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知识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与社会公正的建立的批判课程论。该课程论把课程的本质概括为一种社会的“反思性实践”,是行动与反思的统一。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不断反思、批判而创造、建构意义。“反思性课程实践”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性实践,这是批判课程论者对课程本质的基本认识。由此,批判课程论呼唤“批判理性”,通过对课程知识及其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思批判,最终指向社会公正与人的解放。

3.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分为哪些类型?

【答案】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常见的分类有:

(1)以评价的作用性质为准,把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2)以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为准,把评价分为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

(3)以评价关注的焦点为准,把评价分为效果评价与内在评价;

(4)以参与评价的人员是否是课程设计的参加者为准,把评价分为内部人员评价与外部人员评价;

(5)以评价使用的方法为准,把评价分为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4. 教学方法应如何选择?

【答案】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总是具体的、总是情境关联的。因此,不同教育情境中的教学方法的借鉴决不是方法本身的简单移植过程,而是一个深刻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是内在统一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也存在内在关联。

(3)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一个拥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应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具体教育情境的需要优化组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方法的教育价值。

5. 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的特征:

(1)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在相互适应取向看来,教学设计是课程专家、,教师、学生两两之间交互作用、协同进行的规划教学的活动。

(2)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专家开发的课程的线性演绎,在与课程专家、学生的相互适应过程中,教师的需要、兴趣开始进入教学设计并在其中得到实质性体现。

(3)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学生不再是被教学进行加工的对象,而是在与教师的直接的交互作用中和、通过对课程的选择而与课程专家间接的交互作用中使自己的意志在教学中得到体现。

6. 简述查特斯课程开发过程的主要步骤。

【答案】查特斯指出,从事课程开发“首先必须制定目标,然后选择课程内容。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始终根据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他进而把课程开发过程解析为如下七个步骤: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

(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它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

(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次序。

(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

(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

(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它们。

7. 什么是说课?说课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1)狭义的说课是指以教师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系统。广义的说课是指

以教师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对其进行培养和培训的组织形式。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促进教师深入备课,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2)说课的内容包括:

①说教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材料。因此说课首先要求教师说教材。分析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a. 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所处的地位。

b. 教学目的要求。

c. 教学目的要求。

②说教学方法

a. 说教法运用

教师说教法,不仅要说选择哪些教法,还要说清楚为什么。教师要说好课,就要研究教法,研究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教法的改进与创新。对于说教法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明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做到教法合理优选,有机结合。

第二,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应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

第三,选择教法的理论依据要准确、具体、针对性强。

b. 说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对于说学法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准备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和学习习惯。

第二,结合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贴切并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

③说课堂教学程序。

说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程序和设计。因为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法的合理选择和科学运用、学法的恰到好处的指导等等要凭借课堂教学这一形式来达到。对于说课堂教学程序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a. 内容科学正确,注重思想教育。

b. 教学结构合理,重点难点突出。

c. 教法灵活多样,学法指导得当。

d. 语言完整准确,板书合理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说课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教师在说课过程可以不完全按照以上顺序来说,如可以把教法和学法合起来一起说,也可以把媒体运用与教学方法合起来一起说。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