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831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神话
【答案】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及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2. 《摩诃婆罗多》
【答案】《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语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婆罗多族的两个后裔居楼族和般度族间大战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人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印度的灵魂”。
3.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4. 《卡拉玛佐夫兄弟》
【答案】《卡拉玛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包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
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二、简答题
5.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契诃夫是19世纪末叶崛起的最为重要的俄国小说家和剧作家,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短篇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
(1)思想内容方面
①契诃夫早期的小说大多是一些逗人发笑的作品,其中也不乏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佳作,嘲笑和揭露了专制制度的腐朽以及小市民的奴性意识,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②1890年,他前往流放地库页岛,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看到了人们的悲惨生活,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也更为深刻。他批判了托尔斯泰主义,知识分子以及小市民的庸俗丑恶。但是,作者在其小说中也流露出悲观的情绪,对未来充满期望却不能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缺乏反抗精神。
(2)艺术特征方面
①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人和事,尖锐地提出社会问题,深刻揭示蕴含的哲理,鞭挞庸俗的习气。
②高度的简洁性。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结构精巧,安排得当,擅长运用开门见山的手法进入故事,不拖泥带水,结尾具有开放性,留下想象的空间。此外,其小说情节单一,没有多少离奇曲折的故事线索,也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情节。在描写人物方面,作者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细节,不在外形描写上多花笔墨,而多是在心理与性格刻画上下功夫,使其小说具有心理打情小说的特点。语言简洁生动,朴实凝练。
③幽默的笔调,具有悲剧性和喜剧性相结合的特点。善于运用“含泪的笑”的讽刺,通过漫画式的夸张以及对比手法,一针见血地揭示人物性格,达到讽刺的目的。
6. 近现代西方文学对东方文学的影响。
【答案】近现代西方文学对东方文学的影响主要有:
(1)东方的近现代文学明显受西方影响,并在20世纪发展迅速在欧洲,自古希腊文学开始,至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时期,为第一个繁荣阶段。古罗马文学继承其余绪,仍能保持繁荣局面。但自此以后的六七百年中,欧洲文学处于中世纪的缓慢发展时期,直至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欧洲文学才重新焕发出生机。经过不算很长的三百多年发展,欧洲文学出现了万马奔腾的局面,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东方,文学的发生比欧洲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东方文学以《圣经》和古印度文学的两大史诗构成第一阶段的繁荣。此后,东方文学虽有发展,但没像欧洲那样形成共同繁荣的局面。
(2)近现代东西方文学发展进程具有不平衡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交融性特征
①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不同地区文学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在欧洲,古希腊和占罗马率先产生了文学,但随后,尤其是希腊,在近两千年中文学再无起色,发展的重心转移至南欧的意大利,西欧的英国和法国,随后是俄国、北欧、美国; 在东方,情况也是一样,文学曾经繁荣过的地方,势头并未能保持下去。
②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在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文学发展呈逐浪走高之势,分为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时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派,以至20世纪流派迭出:后期象征派、意识流、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等。这些文学流派彼此衔接或几乎同时出现,发展的阶段性脉络清楚。东方文学的发展则呈时高时低之态。
③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欧美文学与东方文学在思想意识、内容特点和艺术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反映了东西了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社会体制和艺术趣味的不同。
④交融性
交融性是指东西方文学存在互补和融合现象,《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之大是难以估量的,近现代西方文学对东方文学的影响也有目共睹。
7. 摩西形象分析。
【答案】对摩西形象的简要分析:
(1)摩西性格的发展过程
摩西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主要是由摩西身份的变化所导致的:从一个普通的受欺压的以色列人,到被选为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夺取自己领土的民族首领,在这漫长的几十年中,摩西也开始从一个只关注自己的安危、寻求稳定生活的普通人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严厉而又处处关怀自己同胞的合格首领。
(2)父亲与儿子——摩西与上帝的关系
摩西作为“以色列的解救者”——上帝长子的代表,与上帝的关系必然也具有长子对父亲的那种早期的疏远以及后来的和解和敬爱,而父亲的权威地位决定了长子的命运。在出埃及和跋涉到迎南地的过程中,耶和华始终是和摩西在一起的,而二者的关系也正是经历了父子之间分离——结合——分离的过程。
(3)先知与庸众——摩西与以色列民众的关系
在与以色列民众在一起时,摩西主要是一个“孤独者”形象。在执行命令和传达法令的过程中,摩西更多发现的是与以色列民众的整体不和:
①以色列是一个悖逆的民族,上帝也曾多次提到这一点而想毁灭他们;
②摩西的孤独来自嫉妒他与上帝关系密切的排挤者。除了他的忠实助手也是他的哥哥亚伦的嫉妒,还有克拉、大坍、亚比兰的叛变。作为先知的摩西在面对平庸的族人时必然会产生孤独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