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31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驳圣伯夫》
【答案】《驳圣伯夫》是普鲁斯特的一部意识流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性的思辨,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 荷马史诗形成的“小歌说”
【答案】荷马史诗形成的“小歌说”是近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对荷马史诗的创作过程和是否系一人所作提出了怀疑,因而分为两大派。一派为“统一说”,认为史诗具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是一人所作,作者即荷马。另一派为“分解说”,即“小歌说”,认为如此宏伟完美的史诗不可能一赋而成,由一人创作,而且史诗中有许多事实前后矛盾,不相一致。每部史诗皆可明显地分解成若干小歌,是一些零篇编集而成,有的为后人追加,并经过窜改。
3. 魔幻现实主义
【答案】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 40年代,在60年代达至高潮。它在植根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验,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拉丁美洲的历史和贫穷落后的现实融为一炉,在故事情节中夹杂着神话传说、奇迹梦幻等超自然因素,运用现代主义文学象征寓意、联想暗示、时序颠倒等表现方法,展现一个魔幻与现实交织的文学世界,以此来表现拉丁美洲的独特现实,探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代表作家为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哑斯、占巴的卡彭铁尔和墨西哥的鲁尔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最杰出的代表作。
4. 自然派(俄国)
【答案】自然派(俄国)是指俄国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批判封建专制和农奴制度的现实主义作家流派。19世纪30年代,果戈理创作了揭露社会现实黑暗的作品,这些作品被反动文人攻击为“自然派”,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及时地予以了还击,撰文阐述果戈理小说的现实主义价值,指出了“自然派”文学跟人民的关系,捍卫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和斗争性,继承了这一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就被称为“自然派”。他们极力忠实地描写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在体裁上,他们多采用叙事文学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俄国社会现实。代表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二、简答题
5. 请你简单谈一下对法国古典主义的认识。
【答案】古典主义是17世纪兴起于法国,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主张国家统一,歌颂贤明君主; 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 在艺术上侧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提倡模仿古代,遵守三一律。它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文学思潮,是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是其创作的目的。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出现了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等。
(1)古典主义的产生基础
①法国封建王权的强大。当时,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统治者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巩固王权,发展工商业,设立专门机构控制文学艺术。
②理性主义哲学的兴起。17世纪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形成很大声势,影响到法国社会风气的变化,推崇理性、轻视感情逐渐成为时代的精神特征。
③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经过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文学面临着较为繁杂的局面,就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对此进行适当的整饬也就符合文学发展自身调节的规律。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政治倾向性。古典主义文学拥护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主,强调国家利益的至高地位,要求文学为王权服务。
②注重理性。古典主义将理性看作时代精神的核心,强调个体对王权的服从,对义务的践行,主张克制情欲。
③模仿古代,遵循规则。古典主义将古希腊罗马文学视为楷模,重视艺术规范,尤其遵守三一律,推崇悲剧,主张运用严格的艺术规范,包括华丽、典雅的语言,处理旧有的题材,反映王公贵族的生活。
④推崇华丽、典雅的文风,人物塑造类型化突出。
(3)古典主义的贡献及局限
①贡献
古典主义时期产生了许多杰出作家,创作出众多伟大的作品,同时在维护民族语言的纯洁和促进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就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它对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过于繁杂的文学局面进行了一定的整伤。
②局限
古典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现实主义,它服务于封建王权,粉饰太平,简化矛盾,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它过分崇古,追求高雅,美化宫廷趣味,妨碍作家深入反映现实; 夸大理性的作用,忽视个人情感; 其人物塑造流于公式化和概念化,性格单一。
6. 任举一部作品为例,说明意识流小说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答案】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像一座大教堂,各卷是侧堂。回忆往事将作品前后串联起来,而作品每一卷都有自身的内部结构,又与其他部分相连。充分体现了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1)对传统小说观念的革新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常利用心理时间来组织叙事,大量运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追踪人的意识流程,展示人迷离恍惚的精神世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卷峡浩繁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它革新了小说的观念。小说随着作者的意识展开,像流水一样,而无明确的故事情节,只在表现富有含义的内心世界。意识流小说号称是打败时间的小说。除了历史事件的时间不可更改外,其他的时间都不重要。另外意识流小说看似毫无章法可寻,但它是一个整体。比如《追忆似水年华》中有标题的对称,如《地名:地方》和《地名:名字》; 有叙述的对称,如盖尔芒特家和斯万家,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沙龙和奥黛特的沙龙; 有地方的对称,如巴黎——索多姆,巴尔贝克——戈摩尔。普鲁斯特认为四、五、六卷是“他的天才的最佳构思”。第四卷是环形结构,第五、六两卷构成一幅双折画。
普鲁斯特认为各卷的融合和一致是一种“大师手艺”。
(2)传统小说艺术的革新
①《追忆似水年华》的人物描写不同于传统小说他的人物戴着“上百种面具”,再逐渐脱下来,慢慢显出原形。例如奥黛特,读者最初通过一个孩子的目光发现了她,这是一个“玫瑰贵妇”:然后她成了斯万夫人,由于她的无行,大家从来不肯邀请她做客,她被看作夏吕斯的情妇; 再后来她是“萨克里邦小姐”,叙述者在埃尔斯蒂尔的画室中发现了她的肖像; 她成了寡妇后,嫁给了愚蠢的福尔什维尔,也许是盖尔芒特公爵的情妇。在他笔下,人物是不定型的、发展的、复杂的,不能以传统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小说中写了4代人,1820年的一代有外祖母、维尔巴里西斯夫人; 1850年的一代有叙述者的父母、夏吕斯、弗朗索瓦丝、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斯万、奥黛特、维尔杜兰夫妇; 1880年的一代有叙述者、阿尔贝蒂娜、莫雷尔、吉尔贝特、圣卢; 1900年的一代有吉尔贝特的孩子。这4代人构成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后,生活在第三共和国的一个人物画廊。
②时间概念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普鲁斯特看来,时间是一种“看不见的形式”。他发现,人物在时间上所占的位置要比“他们在空间所占的位置宽广得多”,“可能性的世界比真实世界更为广阔”,可能性的世界就是时间的世界。时间在小说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鲁斯特认为真正的小说家不以日历来计算时间。除了历史事件不可更改以外,他对时间的概念理解得相当灵活。一是人物年龄前后有出入。阿尔贝蒂娜在1897年是17岁,在1908~1909年年龄不变; 奥黛特一下子变成50岁。二是年表改变,阿尔贝蒂娜出现以后,小说采用了另一种年表,产生了无数日期谬误。普鲁斯特在时态的运用上煞费苦心。他写作时一切都已经过去,因此他用过去时。他认为在自传和日记中才用现在时,叙述必须用过去时才能进入想象,进入小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