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师范心理咨询和组织行为学之组织行为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什么是角色? 群体中的角色表现有哪几种?
【答案】角色是指每一成员在群体中所表现出的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群体成员有三种典型的角色表现,即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
(1)自我中心角色
自我中心角色是指成员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这类人包括:
①阻碍者。指那些总是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人;
②寻求认可者。指那些努力表现个人的成绩,以引起群体注意的人;
③支配者。这类人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有事务,也不顾及对群体会产生什么影响;
④逃避者。这类人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自己与群体毫无关系,不做贡献; 等等。研究表明,这些角色表现对群体绩效带来消极作用,造成绩效下降。
(2)任务角色
任务角色的表现有:
①建议者。指那些给群体提建议、出谋划策的人;
②信息加工者。指为群体收集有用信息的人;
③总结者。指为群体整理、综合有关信息,为群体目标服务的人;
④评价者。帮助群体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佳决策的人。
(3)维护角色
维护角色的表现有:
①鼓励者。指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的贡献的人;
②协调者。指解决群体内冲突的人;
③折中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的人;
④监督者。指保证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动寡言的人,而压制支配者。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起积极作用。每一个群体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始终维持自己的整体。而成员的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作用正是为达到这两个目的的。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维护角色和群体绩效之问有正比关系。
2. 什么是冲突? 冲突与竟争有什么不同?
【答案】(1)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后。冲突的产生不仅会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群体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也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2)冲突和竟争不同
①冲突的对象是目标不同的另一方。
②竞争的双方则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如果双方都能从他们的竞争结果中获益,那么竞争就不大可能变为冲突。实质上,竞争和冲突的区别在于一方所采取的行动是否会影另一方目标的实现。这种区别表明,要想防止竞争演化为冲突,有效的管理策略是消除共同介入的机会。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群体行为?
【答案】群体是指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组合体。组织、群体和个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由于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间的人群结合,因而它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其包括贯彻执行组织的任务、组织群体生产或社会活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满足成员的合理需求等。
群体行为是相对于个体行为而言的,是指群体行为主体在组织内进行的活动。群体的行为不等于群体中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简单的算术和,它包含着集体智慧,因而可能会产生出新的行为形态。群体行为的特征有:
(1)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
(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3)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归属感;
(4)群体成员要相互作用;
(5)群体成员具有组织性。
4. 解释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
【答案】(1)需要、动机、行为的定义
①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客观的刺激包括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
②动机在心理学上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③行为是指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行为科学认为,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
(2)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
心理学家卢因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理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如图所示。
图 需要与动机的转化关系示意图
①需要与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需要并不必然产生动机。需要转变为动机条件有两个:一是需要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 二是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动机是内在的愿望和外部具体对象(诱因条件)建立心理联系时产生的。
②动机与行为
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但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为。不同的需要结构导致不同的动机结构,在动机体系中,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是优势动机,只有优势动机可以引发行为。微弱而不稳定的动机是辅助动机。辅助动机对行为存在影响,但不起支配作用。当优势动机引发的行为后果达到目标时,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
总之,一般说来,动机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由优势动机引发人的行为。但是动机和行为有着复杂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
b. 同一行为可出出自不同的动机;
c. 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
d. 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f. 错误的动机有时一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无论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如何复杂,但需要、动机、行为关系已经较明显地揭示出他们之间关系以及发展规律,即需要一心理紧张一动机一目标导向行为一目标行为一需要满足一新的需要的产生。
5. 举例说明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的分类。
【答案】罗可齐的价值观包括两种类型,每一种类型有18项具体内容(举例见表)。
①终极价值观,是指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 ②工具价值观,是指人喜欢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表 罗可齐价值观调查中的两种类型: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