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如何正确运用群体压力?

【答案】(1)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它叫做“顺从”或“从众”。群体施加压力的方式有四种:理智讨论、怀柔政策、铁腕政策和开除政策。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团体优势。

(2)群体压力影响社会从众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运用群体压力,关键是管理好从众行为,趋利避害。

①把握引导和造成从众行为的技巧,不仅可以通过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形成‘个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开拓进取的舆论氛围,而且可以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形成合力,同心协力为目标奋斗。 ②避免和消除消极从众,企业在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淡化群体规范的作用; 员工要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 领导者要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敢于挺身而出。

(3)不能否认群体压力和顺从现象的存在,而且应当重视这一现象。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的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2. 社会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这哪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

(1)从环境因素来看,如果某群体的意见一贯比较一致,群体比较团结,或者群体气氛比较专制,那么,该群体的成员就容易在群体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

(2)从个性因素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地位较低,智力较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心,则在群体中经常要依赖别人,也较容易产生顺从现象。

二、简答题

3. 途径一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豪斯把激发动机的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结合在一起,提出了途径一目标理论。

(1)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激励下级达到组织日标并在其工作中使下级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

当组织根据成员的需要,设置某些报酬以激励组织成员时,组织成员就对获得这些报酬寄予期望,并做出努力。但是,这种期望的实现必须有赖于工作做出成绩,因此只有当他们确切知道怎样达到组织日标时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2)领导者的职责

①职工达到下作目标后,增加报酬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吸引力。

②明确下级的工作目标,指明职工达到工作目标的道路,协助职工克服道路中的障碍,使职工较易获得这些报酬。

③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增加下级满足其需要的机会。

豪斯认为,高工作就是指引人们排除通往目标道路上的障碍,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并获得报酬; 高关系就是在工作中增加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高工作和高关系的组合,不一定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达到目标时客观上存在着什么障碍。当工作任务不明确,职工无所适从时,他们希望领导“高工作”,帮助他们对工作做出明确安排和分工,提出要求和指导完成的方法。这时“高工作”的领导最有效,最受欢迎。反之,如果下级对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己经明确、具体,并清楚地知道完成的方式与步骤时,领导还不断地发布指令,职工就会感到多余和反感。这时职工只希望领导能“高关系”,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同情、赞扬和关心,获得需要的满足。由此可见,任务不明确的应“高工作”,任务已明确应当“高关系”,领导人的领导行为应依情境而变。

4. 为什么强调正激与负激相结合,但应以正激为主? 试举例说明。

【答案】强调正激与负激相结合,但应以正激为主的原因在于:

正激(正强化),是指对职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即职工积极性更高;

负激(负强化),是指对职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得这种行为不再发生,即犯错误职工弃恶从善,积极性向正确力向转移。

显然正激与负激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种好的风气,产生无形的压力,使整个群体和组织的行为更积极、更富有生气。但鉴于负激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应该慎用。因此,领导者在激励时应该把正激与负激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坚持以正激为主,负激为辅。

5. 何谓管理系统理论?

【答案】管理系统理论山行为科学家李柯特提出。他将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作了进一步的推演,发现了4类基本的领导形态。

(1)系统1称为剥削式的集权领导

这种领导形态中,管理层对下级缺乏信心。下级不能过问决策的程序。凡属决策,大都是由管理层做出,然后以命令宣布,必要时以威胁和强制方法执行。上级和下级之间的接触都是在一种互

不信任的气氛下进行。机构中如有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目标通常持反对态度。

(2)系统2称为仁慈式的集权领导

在这种领导形态中,管理阶层对下层职工有一种谦和的态度,决策权力仍控制在最高一级,下层能在一定的限度内参与,但仍受高层的制约。对职工的激励有奖励也有实际的惩处。在上下级关系上,上级虽然态度谦和,但下属仍小心翼翼。至于机构中的非正式组织。可能会反对正式组织的日标,但却不一定会反对。

(3)系统3称为协商式的民主领导

在这种领导形态中,上级对下级有相当程度的信任,但不完全信任。虽然主要的决策权掌握在高阶层手里。可是下级也能作具体问题的决策。双向沟通显然可见,且在相当信任的情况下进行。机构中的非正式组织,有时对正式组织的日标表示支持,有时也偶然作轻微的阻抗。

(4)系统4称为参与式的民主管理。在这种领导形态中,管理阶层对部属有完全的信任。决策采取高度的分权化。既有自上而下的沟通,也有自下而上的沟通,还有平行沟通。上下级之间的交往体现出充分的友谊和信任,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往往融为一体。

根据李柯特的研究,具有高度成就的部门经理人,大部分均属于连续带的右端即系统4,而成就低的经理人均在左端即系统1。生产率高的部门主管让部属清楚地知道目标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然后让他们享有充分的工作自由。

6. 组织结构与组织过程是什么关系?

【答案】(1)组织结构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组织过程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2)组织结构是组织过程的结果。组织结构不断完善和变革需要新的组织过程。组织结构是一种状态。组织过程是一种动态。

三、案例讨论题

7. 松下公司这样培养商业人才

在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琵琶湖畔,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式庭院,这就是松下商学院。

松下商学院是为松下集团培养销售经理的一年制商业大学。自1970年创办以来,为松下公司培养了3000多名专业人才。

商学院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内容十分有趣。它熔中国儒家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于一炉,对学员进行着严格的教育。

商学院的纲领是:坚守产业人的本分,以期改善和提高社会生活,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贡献。商学院的信条是:和亲合作,全员至诚,一致团结,服务社会。

商学院的研修目标是:中国古典名著《大学》中的“明德”一竭尽全力,身体力行,实践商业道德; “亲民”一至诚无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至善”一为实现尽善尽美的目标而努力。

商学院的作风是:寒暄要大声,用语要准确,行动要敏捷,服装要整洁,穿鞋要讲究,扫除要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