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Y80组织行为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冒险转移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冒险转移”现象是指在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的现象。冒险转移现象的发现令人感到意外。这个问题引起许多学者浓厚的兴趣,要进一步探讨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主要有下述五种假设。

(1)责任分摊的假设

每一种包含风险的决策都与一定的责任相联系。风险越大,失败的概率越高,决策者肩负的责任也越大。责仟往往引起决策人的情绪紧张,焦虑不安,不敢贸然采取有较高风险的决策。而群体之所以采取有更大风险的决策,是因为对决策后果的责任可由群体全体人员分摊,万一决策失败,追究责任时不致独承其咎,这样就减轻了个人的心理负担。

(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

在群体中总会有领袖人物和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在群体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与胆略,往往会采取冒险水平较高的大胆决策。同时,由于对群体成员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决策中有较大发言权,他们会用各种方式证明他们采取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因而他们的决策会被群体所接受,变成群体的决策。

(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

在许多群体内,提出有根据的冒险决策会得到好评。因此,群体中的个人提出自己的决策意见时,往往要与别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如果个人的意见在冒险水平上低于群体其他成员的平均水平,则会感到不安,担心群体可能对他有不良的印象。基于这种考虑,个人在参加群体决策时提出意见的冒险水平往往要高于单独作决策时的冒险水平。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比较可能产生冒险转移现象。

(4)效用改变的假设

这种假设是用效用理论的术语来解释群体决策的胃险转移现象。从这种假设来看,在群体中通过讨论彼此交换意见,会影响到个人选择方案效用的改变。同时,彼此相互影响也会改变冒险的效用,发生趋同现象。但这种假设并不能全面解释冒险转移现象,不能解释大多数情况下群体决策向增加冒险的方向转移而不是向保守方向转移的原因。

(5)“文化放大,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若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崇尚冒险,则这种价值观会被“放大”,从而扩散与反映到该文化中的群体决策中来。

综上所述,五种假设虽然都试图解释群体决策的冒险转移现象,但各自都不能解释全部实验材料。由此看来,很可能这种现象相当复杂,其发生受多种因素所制约,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可能不同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因此,这五种假设中的每一种都有一定意义,但不能以偏概全,而应相互

补充。

2. 冲突的来源有哪些?

【答案】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1)沟通因素

管理者们把大多数冲突归因于组织沟通不良。完善的沟通可以使受讯者能把发讯者的信息理解得毫无差错。但这样的完善沟通几乎没有。由于这一缺憾,在沟通过程中有许多误解的时候。虽然由不成功的沟通引起的冲突不同于本质上对立的冲突,但它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2)结构因素

①规模。组织规模越大,冲突也越大。原因可能是规模越大,分工越多,层次越多,因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易歪曲。

②参与。当下级参与程度越高,冲突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是参与越多,个体差异也越大。而且,仅仅参与决策并不等于所提建议必被采纳。如建议不被采纳,下级无权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由于扩大参与所引起的冲突并非都是有害的,如果这种冲突可以增加群体的绩效,则应该鼓励冲突的存在。

③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冲突的一个经常的来源是组织中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之间的矛盾。直线机构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核心活动。参谋机构的工作是辅助直线机构的。由于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的职能不同,日标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和背景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常有冲突。

④奖酬制度

奖酬制度一方多得报酬必然使得另一方少得报酬,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出现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也可以出现在组织之间。

⑤资源相依性

在使用组织的资源上,群体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如果有足够的奖金和其他资源,冲突不会产生。但组织往往又不能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因此,各群体之间为了资源的分配往往产生冲突,导致协作的不良。

⑥权力

组织中权力的分布也是冲突的来源。如果一个群体感到自己的权力过小,而另一个群体权力过大,它可能会对现状提出挑战。

(3)个人行为因素

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冲突的来源。一些人的价值观或知觉方式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无论独断专行还是自卑的人,都因感到需要“自我防卫”而主动与他人发生冲突。

二、简答题

3. 讨论不同的道德准则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并举例说明之。

【答案】(1)道德与组织的产生及发展密切相关。道德是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动的

准则和规范。组织作为人们社会群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道德活动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任何组织的出现,都是人与人之间一定责任关系的合成,而责任关系是道德的应有之义。道德规范随不同历史阶段的演进决定了组织中人际关系、权责关系的进化,推动了组织的变革和发展。任何组织都生存在一定的社会道德环境中,受到道德的制约。家庭作为最古老的组织之一,‘白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无不打上了道德的烙印。同样,企业管理从过去的“胡萝上加大棒”到现在的有效激励,都与一定的道德标准相联系。例如,在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福特发明了流水生产线,用机器来控制生产的节奏,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也使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为了防止当时的汽车工人跳槽,他一方面把日工资从2.5美元提高到5美元,另一方面雇用了上百名稽查员,晚间闯入工人家中检查他们的生活起居,控制之严达到了极点。随着社会道德观念的进化,员工的个人权利日益受到尊重,这种管理方式受到谴责和抵制而不得不改变。因此,随着时代变化,组织行为必然随着道德观念的变化而逐步演进。

(2)不同的道德准则对组织的三个研究层次—个体、群体和组织都有重要影响。

①道德准则对组织个体的影响。组织成员的角色是多元的,他同时也是一定群体和社会的一分子。因此,组织成员既要完成工作任务,又要承担社会责任; 既要履行组织职责,又要遵守群体规范,还要符合社会伦理。当不同角色的要求冲突时,组织成员就面临职业道德、群体规范和社会道德的协调问题。这是组织行为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道德问题。

②道德准则对群体的影响。现代组织的性质决定了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平等、自由、公正基础上的理性契约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到法律保护,一方对另一方没有超出法律意义的强制性。从理论上说,只要有资源的互补性,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劳动关系就能够实现双赢,使双方受益。但是在实际中由于不确定性、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劳动合约在执行中会出现“机会主义”的道德风险。这种由合约的不完备导致的现象,必须通过道德的力量去改进。从员工方面,应通过工作伦理的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从组织方面,应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境界,以公正、诚信作为使命和追求,超越狭隘、短期利益的束缚,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③道德准则对组织的影响。组织作为一个合作的共同体,也是一个利益载体。为了维护自身专业优势,降低风险,组织既具有鼓励员工创新、重视知识积累、强化信息优势的动力,也具有保护知识产权、控制信息披露、阻隔技能外溢的本能。通过专业信息壁垒形成的组织边界与环境相对疏离,内外有别,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封闭性。这样,在公众眼里,组织就会成为一个不透明的“灰箱”,社会公众由于信息不足难以评判组织内部的事务,法律、道德规范、舆论等社会监督手段对组织内部事务难以形成有效制约,这样的组织一定程度上形成“治外特权”。如果组织缺乏核心价值观和治理结构形成的内在自我约束,必然带来两方面的后果:其一是利令智昏,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误导客户和社会大众以牟取暴利。典型的案例是,对2008年金融危机进行反思时,华尔街的美国金融精英出于贪婪本性向全球出卖高风险金融衍生品的行为成为众矢之的,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义愤。其_是组织内部滥用权力、违法败德等现象往往因为很难曝光而陈陈相因,即使曝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