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政府(公共)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帕累托改进

【答案】帕累托改进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改变一个社会的某种既定状态,可以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的情况。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简答题

2. 中国是否应当以增值税全面取代销售税?

【答案】中国还不能以增值税全面取代销售税。中国的销售税主要包括营业税和消费税。 虽然目前国家正在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试点,以取消重复征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但增值税的引入有一个转型的问题,该问题的本质将取决于增值税的形式与它将会替代的其他税收形式的关系与影响。

消费税一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另外,增值税可能被偷偷用于扩大政府公共部门的规模。由于它是对企业征收的,所以增值税会隐蔽于消费者所付的总价格之中,从而不被视为一种直接的税收负担。这对立法者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对纳税人来说,则是一大缺憾。

3. 为什么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公共产品最优提供模型? 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答案】(1)公共产品最优提供模型主要包括庇古模型、鲍温模型、维克塞尔一林达尔模型和萨缪尔森模型。人们提出不同的公共产品最优提供模型是因为他们关注的对象、研究问题的角度、使用的方法、假设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2)上述四个模型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经济人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这一基本理论之上,并都使用了微观经济学中关于效用函数、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等基本的分析框架,研究的都是公共产品如何实现最优提供的问题。

区别在于各个模型所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庇古模型给出了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提供水平需求的决定条件,公共产品应该持续提供到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正边际社会效用等于为最后一元公共产品而纳税的负边际效用。

鲍温模型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比较了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提供之间的差异,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

萨缪尔森模型通过一般均衡分析得到,消费上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生产上的边际转换率。 维克塞尔一林达尔模型是一个局部均衡模型,提出的时间比萨缪尔森模型要早。它又不同于鲍温和庇古的模型,因为它考虑了政治因素。W.L 模型试图找出民主社会中公共产品产出的合理水平,以及在不同的人之间如何分摊公共产品的成本即税收负担问题。最佳条件是每个人所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之和等于1。

4. 你认为公共经济的主体应当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政府”,为什么?

【答案】(1)政府的含义

①第一层次:狭义政府,即核心政府。指中央政府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物。

②第二层次:广‘义政府,即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

(2)公共经济的主体是广义的政府因为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也研究非公共部门经济主体的公共经济活动,牵涉面非常的广。

5. 谢尔曼说,“政府运用公共政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很多,政治上的考虑会影响到对公共政策的决定”。简述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公共政策选择。

【答案】(1)外部性((Extexnalities ,又译外溢性,外在性)是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 或获得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2)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效。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外部性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影响,需要将外部效应内部化。政府可以运用的公共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矫正税

矫正税又称庇古税,是对带来外部成本的一方课征税收,使得其边际私人成本加上庇古税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这样,坏东西就不会生产得过多。庇古税方案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故因此而得名。

②补助

给带来外部收益(正外部性)的一方提供补助,使得其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促进好东西的产量达到社会有效水平。

③管制

对负外部性行为进行管制。有时负外部性问题不能通过课税罚款的形式予以解决,那么通过管制的方式,禁止环境污染等行为。

④建立产权清晰化的机制

科斯定理表明,如果产权最初得到明确界定,且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或谈判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率状态。

三、论述题

6. 结合本章以及前面相关章节的理论,评价中国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大型公共项目。

【答案】(1)利用社会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①公共支出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即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在借鉴私人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原理是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效益。

②在市场有效运作时,判断项目是否有效,根据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对比关系,只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项目就是可行的。

③在社会成本一效益分析中,所考虑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都是社会的,而小是私人的。只要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社会成本,公共支出项目就是可行的。

a. 成本有效性方法。该方法是在收益既定(有几种方案都能实现同样目标)时,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b. 用收益与成本的比例来判断项日是否可行。如果(收益/成本)大于1,那么该项日就是可行的。如果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并且每个项目的该值都大于1,则该比值最大的项目优先。

④内部收益率法也是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经常采用的方一法。公共支出的社会成本一效益分析力法与此没有什么差异,企业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同样适用。

(2)以中国三峡工程为例,收益主要为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成本主要体现为移民、灾害、生态、文物破坏等等。

①收益

a. 防洪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一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b. 发电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c. 航运

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

d.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②成本

a. 对库区文物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