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部正效应
【答案】外部正效应又称正外部性,是指那此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正外部性时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政府可以通过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二、简答题
2. 中国现行的增值税制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1)优点
①对经济活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避免了阶梯式征税可能造成重复征税的弊端,使同一商品或劳务的税收负担具有一致性。使增值税对经济活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②有较好的收入弹性
增值税的税率一经确定,就相应地确定了增值税的收入规模与国民收入的比例。国民收入增加,增值税的收入规模也自然扩大。
③有利于本国商品和劳务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
进口商品或劳务与本国的商品或劳务的税收负担是一致的,这就有利于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在税收待遇一致的前提下公平竟争。
④有内在的自我控制机制
实行增值税后,通过加强对纳税人的扣税凭证的管理,就可以建立起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制约机制,使增值税具有自我控制机制。
(2)缺点
①受种种因素干扰
增值税在实行过程中不得不允许多种减免与扣除,增值税税率难以实行单一税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抵销了增值税经济作用的发挥。
②增值税无法解决间接税的累退性问题
增值税作为一种间接税,其税负也将通过转嫁而最终由消费者所承担,加剧了增值税的不符合公平的程度。
③增值税征管较为困难
增值税在所有商品税类中征收管理的难度最大,要求具有较高的征收管理水平。
3. 加入WTO 对中国关税制度的影响如何?
【答案】加入WTO 对中国关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减免,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清理税收减免、统一税收、公平税赋、扩大税基不仅符合国际通行规划,而且也是真正发挥关税作为主要调节手段的必要条件。
(2)逐步降低平均关税水平
要根据我国经济增长和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分阶段的逐步调低关税。
(3)优化关税的有效保护结构
利用这一结构对不同行业的生产和不同层次的产品提供不同水平的有效保护。同时,对幼稚工业的保护应该强调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少甚至解除保护,
(4)进一步改进非关税措施政策
在进口配额管理方面,尽可能全面采取招标、投标制度。
4. 简述税收的经济效应?
【答案】税收的经济效应包括宏观经济效应和微观经济效应。
(1)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运用税收政策及相关手段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经济稳定所产生的影响。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税收乘数和拉弗曲线来解释。前者是指因政府税收的增加(减少)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少(增加)的倍数,税收的变动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反方向变动。拉弗曲线是用来表示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拉弗曲线表明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条件。
税收调节产业结构的机理主要有两种:实行差别税率或通过税率变动来影响相对价格结构,相对价格的变动影响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而引起产业结构变化; 通过税收优惠、激励措施调节税后投资效益,进而影响投资结构和技术状况,达到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税收的经济稳定效应是指某些税种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政府则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调整税收制度和政策。
(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税收将支出能力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发生了资源的转移;
第二,税收会扭曲消费者对物品的选择或生产者对要素的选择,从而给纳税群体造成额外负担。更明确地说,税收微观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即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作出的进一步反应则会改变经济的效
率与状况。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妨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进而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
5. 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进一步起“决定性”作用,简述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意味着市场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并不总是有效的,会出现“失灵”。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角色,是由弥补市场缺陷或不足的需要所决定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政府找准自己的角色。
(1)调控人角色。即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是通过二个层次来实现的,即微观层次、结构层次和宏观层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调控人的角色,主要是针对宏观层次而言的。至于微观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的资源优化配置,要让给市场机制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这两个层次无所作为,相反,政府可以根据其信息方面的优势,制定一些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向,指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以配合宏观经济总量的控制。
(2)公益人角色。履行这一角色的职责是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其一,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其_,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 其三,调节收入分配,避兔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3)管制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对私人经济部门(厂商或家庭)的活动进行某些限制和规定。政府管制的目的主要有尸个。一是防止自然垄断。二是防止过度竞争。一是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
(4)仲裁人角色。在市场经济中,相互竞争的各经济主体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当事人自己是无法界定各自的利益分界的,因为市场本身不具备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界限的机制。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发生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它们自身又不具备化解冲突的能力。所以,很需要政府来充当仲裁人的角色,以设定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的规则,并根据既定的规则,确定经济主体之间冲突的经济利益,保证各经济主体能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防止超经济强制的发生。
(5)守夜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现实,很容易诱使某些人铤而走险,产生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动机,导致经济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经济主体既缺乏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打击对方。只有政府才能担当此任,因为政府有暴力机关作后盾。
三、论述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