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耐受性法则。
【答案】谢尔福德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下限和上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这称为耐受性法则。
2. 同源器官。
【答案】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3. 孢子体。
【答案】孢子体是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的、具有二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
4.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答案】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有2条或多条肽链折叠,以弱键互相连接形成的构象。
5.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答案】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在特定的DNA 位点切断DNA 的酶。
6. 胎座。
【答案】胎座是指子房内壁上肉质突起的结构,其上着生胚珠。
7. 心皮。
【答案】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8. 生态因子。
【答案】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二、简答题
9. 有一种与溶酶体有关的疾病,患病婴儿一般只能维持一年的生命,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的小泡,内含60种以上水解酶,最适
产生的废弃成分。溶酶体通过膜上的左右,可催化蛋白质、多糖、脂质以及DNA 和RNA 等大分子的降解,其功能是消化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本身泵使氢离子从细胞溶质进入溶酶体内,使其pH 保持在5.0
则左右。溶酶体中的酶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有活性,如果漏出进入中性的细胞溶质中
会失去活性。溶酶体如果发育不全,所含酶不全,可能引起疾病。如婴儿巨噬细胞和脑神经细胞
的溶酶体缺乏葡萄糖苷酶,大量的葡萄糖脑苷脂沉积在这些细胞溶酶体内,巨噬细胞变成脑苷脂沉积细胞,患者的肝、脾、淋巴结等肿大,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使婴儿常在1岁内死亡。婴儿肝细胞中溶酶体缺乏水解糖原的酶,糖原不能被消化,在细胞中形成大的糖原泡。这种婴儿也只能维持一年生命。
10.举例说明自然界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答案】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包括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种的总和。
①例如:草→鼠→蛇→猫头鹰。这条捕食链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
②某些生物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食物链。例如:植物残枝败叶→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这是一条腐生链。生物间因寄生关系形成寄生链。
食物链中的每一环节都与周围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进而形成食物网。
11.什么是激素?含氮激素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案】(1)激素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系统的特定的器官或细胞在特定的刺激(神经的或体液的)作用下分泌到体液中的某种特异性物质。
(2)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一一第二信使学说 第二信使学说由于1965年提出。
神经递质或含氮激素是“第一信使”,把某种信息由分泌细胞带到靶细胞。
含氮激素先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引起受体结构上的变化,激活了与受体偶连的G 蛋白,G 蛋白再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
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催化三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酸腺苷
除之外,环-磷酸鸟苷作为第二信使,进一步促进蛋白激酶的活化,影响细胞内许多重要酶的功能活性,引起细胞各种生物效应。
和钙的二价正离子也可作为第二信使。
(3)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一一基因表达学说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小分子脂溶性物质,能扩散进入细胞。
激素进入靶细胞后,与胞浆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激素-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如适宜的温度)穿过核膜进入核内,形成核内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迅速地与染色质的DNA 分子结合,促进DNA 转录生成
扩散出核膜,进入细胞质翻译合成相应蛋白质,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有些激素(雌
激素、孕激素、雄激素)进入细胞后,可直接穿过核膜,与相应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12.成为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判断一种元素是否是植物必需矿质元素,主要基于下列三条标准:
(1)不可缺少性
植物如果缺乏这种元素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2)不可替代性植物缺乏该元素就会呈现出特有的缺乏症,只有加入该元素后才能预防或恢复,加入其他任何元素均不能替代该元素的作用。
(3)直接功能性
这种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必须是该元素直接作用的效果,而不是由于该元素通过改变土壤或培养基等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
13.何为临界夜长? 假如某一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时Bh ,请判断下列光周期情况下该植物能否开花,并说明其原因:
(1)14h 光照+10h黑暗。
(2)12h 光照+12h黑暗。
(3)12.5h 光照,随后11.5h 黑暗,并在第17h 给以一次红外闪光。
(4)11h 光照,随后13h 黑暗,并在第16h 依次给以一次红光闪光和一次红外闪光。
(5)10h 光照,随后14h 黑暗,并在第15h 给以一次红光闪光。
【答案】临界夜长是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某一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是13h ,开花决定于暗期的长度11h , 而不是光期的长度。将短日植物放在人工光照室中,只要暗期的长度超过临界夜长,不管光期有多长,它就开花。
(1)14h 光照+10h黑暗,暗期的长度未超过临界夜长11h ,短日植物不开花。
(2)12h 光照+12h黑暗,暗期的长度超过临界夜长,开花。
(3)12.5h 光照,随后11.5h 黑暗,并在第17h 给以一次红外闪光。暗期的长度超过临界夜长,但对短日植物而言,红光抑制开花,而远红(红外)光促进开花,开花。
(4)11h 光照,随后13h 黑暗,并在第16h 依次给以一次红光闪光和一次红外闪光。对短日植物而言,植物能否开花往往决定于最后一次光照是红光形式还是远红光形式,远红光促进短日植物开花,最后一次光照是远红光形式,开花。
(5)10h 光照,随后14h 黑暗,并在第15h 给以一次红光闪光。对短日植物而言,红光抑制开花,不开花。
14.简述人肺的呼吸运动。
【答案】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下降,扩大胸腔垂直径;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前推,增加胸腔前后径和左右径,胸腔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入肺;呼气时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