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普通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建模,探索与实践

  摘要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冷落了发现和探索,它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然而21世纪是高扬人的主体性的时代,自主、合作是未来人类生活的支点。因此从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课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要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我们应从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入手。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其核心是改变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普通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的研究,就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加强数学与社会实际联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是完成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体现数学课程新理念的重要途径。根据已有的研究经验证明,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全体学生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对提高数学教育效果,克服数学学科抽象等特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普通高中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章首先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目标定位、特点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从教学角度,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问题及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的成果。其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活动的参与。 其次制定了普通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它包括实施目标、实施原则和实施步骤。实施分三个层次,A、课堂教学中的微型研究性学习活动;B、课外进行的以数学建模活动为主的小型研究性学习活动;C、校内外结合进行的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分准备阶段,选题和审题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展示阶段。 接着,实践活动分三个层次同时开展。 最后,对这次探索实践活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总结,本文认为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指出了在普通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扩展数学学科的学习领域,有利于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有利于加强数学教学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实践,也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数学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数学知识运用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促进作用。 2、数学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情感,改变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关系。 3、数学研究性学习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各种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在借鉴中东部教育发达地区普通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为如何在西部边远地区的普通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提出了可操作的模式,并为以后进一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由于实践的周期较短,加之自己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模式还亟待以后去摸索并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