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物流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虚拟物流

【答案】虚拟物流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组织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方式。虚拟物流的要素包括:①虚拟物流组织。它可以使物流活动更具适应力。②虚拟物流储备。它可以通过集中储备、调度储备以降低成本。③虚拟物流配送。它可以使供应商通过最接近需求点的产品,并运用遥控运输资源实现交货。④虚拟物流服务。它可以提供一项虚拟服务降低固定成本。

2. 物流场

【答案】物流场,指物流中心所能够展开物流活动的时空范围。物流场由两大基本要素构成:一是场空间域,即物流中心能够组织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二是场时间域,即物流中心所能组织物流活动的时间限度。

3. 储存

【答案】商品储存是指在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所进行的商品保管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之下,根据一定的管理规则,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商品存放在一定的场所的活动。

二、简答题

4. 物流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物流系统由人、财、物、设备、信息和任务目标等要素组成。物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

(1)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应充分重视人的主体作用,加强职工的服务意识。另外,也应因地制宜,重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处理为“人——机”关系。

(2)物流系统是一个整合系统。这个系统总体要比个别的部分或功能的简单相加更大。

(3)物流系统的复杂性。物资的品种多、数量大;人员的构成复杂,分布广、数量大;占用资金大。

(4)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相互影响,其可能的失败往往归因于最薄弱的环节。

(5)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并不要求每个子系统和各个环节都最优。

5. 我国古代的物流工具都有哪些? 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我国古代的物流工具及主要作用分别为:

(1)我国古代的物流工具为:

①运输工具

a. 陆路运输工具

上古时代的运输,全靠手提、头顶、肩扛、背负、撬引完成。后来,又以马、牛来驮运。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产品的增多,交换的发生,人们逐步创造出滚木、轮和轴。最后,出现了车这种陆地运输工具。黄帝时已有车,故谓之“轩辕”。隋、唐以后直至清末,运输工具的种类,以动力区分,有畜力车、人力车;从结构形式上分,有轿车、大车、小车、独轮车、西式马车(城市采用的四轮马车)、洋车、排子车等。

在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运输主要是以道路运输和各种车为主,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朝代的改变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车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但是在农业社会中,毕竟以农业为主,所以车以农用为主并且以牛马为主要动力。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各种为帝王量身制作的车也层出不穷,并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以保证车的舒适与实用。中国当时的技术在世界上也是先进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没有在车的动力方面加以改进,也没有大众化,从而限制其发展。

b. 水路运输工具

舟筏时代。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奖,据鉴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这说明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主要工具有:独木舟、筏、木板船、桨、篙和橹。

独木舟:原始人类将巨大的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独木舟,是最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它的踪迹遍及全世界,至今在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群岛的居民,仍使用独木舟作为生产和交通工具。

筏:远古人类就知道将树干、竹竿、芦苇等捆扎成筏,或用兽皮做成皮筏,在水上漂行。筏较独木舟吃水浅,航行平稳,而且取材方便,制造简易。在中国东南部山区溪流中,迄今使用竹筏作为交通工具者仍然相当普遍。

木板船: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人类对木材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于是将原木加工成木板来造船。木板船可以造得比独木舟大,性能比筏好。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间、船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是用纤维绳或皮条绑缚起来的,后来用铜钉或铁钉连接。板和板之间则用麻布、油灰捻缝,使其水密。

桨、篙和橹:舟筏时代的船舶靠人力来推进和操纵,所用的工具为桨、篙和橹。桨不受水域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在地中海区域应用极为广泛。

帆船时代的主要工具是帆船

②存储工具

实现物资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方的转移可以由各种运输方式来实现,但是物资在一个地方的收集和目的地的分散过程都需要一个暂存工具,这种工具就是仓库。可以说,物资的储备仓库很大程度上见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就算是到了现在,供应链上仍然离不开仓库,供应链通路上依然存在仓库。

(2)物流工具的作用:

物流工具在物流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时物流工具是发展古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载体,为古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6. 循环物流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循环物流系统在具备了一般物流系统的特性基础上,还具备自身的特性。

(1)循环物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代谢过程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与影响,若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与净化能力一致,则人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资源就处于循环利用之中,此时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为“循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即为“循环型社会”。循环物流系统的定义决定了其就是支撑“循环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人工生态系统,一方面减少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资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减少向自然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

(2)循环物流系统是商品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物流系统的有机整合。

商品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有机整合,是系统的整合性在循环物流系统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循环物流系统与一般物流系统的根本区别“有机整合”并非商品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的简单相加,而是强调通过改造物流系统,将原本互相割裂、独立运行的商品物流过程与废弃物物流过程合为一体,由同一物流系统共同承担,通过解决二者的割裂性问题,促进资源循环的实现,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

(3)循环物流系统扩展了物流活动的范围

与一般的物流系统相比,循环物流系统延伸了物流活动的范围。

①客体的角度

一般的物流系统大多侧重于研究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以服务消费为目标的客体,而循环物流系统包括的客体有两种:a. 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以服务消费为目标的客体;b. 消费者不需要的物品,是物流过程中形成的衍生物。衍生物分为两类:a. 直接衍生物,主要指物流活动直接造成的废旧物品和退货,包括旧物品、报废物品、破碎物品、损坏物品、汽车尾气污染物等;b. 间接衍生物,主要指在物流管理过程中间接形成的衍生物,例如库存管理,库存数量如果少,虽然节约了库存费用,但因此产生较多的运输次数,增加了对运输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载体的角度

传统的单向物流系统一般侧重于研究承载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物品的载体,例如汽车、商品仓库等。而循环物流系统的载体除此之外,还包括运输废弃物的专用车辆、针对回收品功能进行测试的专用设备等。因而,循环物流系统的载体范围更广。

③流向的角度

一般的物流系统大多仅研究商品物流,或是单纯的废弃物物流。而循环物流系统有两种流向渠道:a. 客体通过生产—流通—消费的途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是物流流向的主渠道,称为正向物流或动脉物流;b. 合理处置物流衍生物所产生的物流流向渠道,如回收、分拣、净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