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文物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悬泉汉简
【答案】悬泉汉简是1990~1991年出土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汉代简牍。因出土简牍释文有“悬泉置”而得名。悬泉汉简出土大约2.1万余枚,形制有简、牍、觚、封检、削衣等。所见最早纪年为西汉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最晚为东汉和帝永和十三年(公元101年)。其中,以宣帝、元帝、成帝简最多。简文内容有诏书、律令、科品、檄记、簿籍、爱书等,特别是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悬泉汉简为研究汉代历律、农技、和医药提供了重要资料。
2. 紫禁城
【答案】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所以把皇帝的居所喻为紫宫,故旧称紫禁城。紫禁城的建筑对称布局、院落组合、空间安排、单体建筑、建筑装修、室内外陈设、屋顶形式以及建筑色彩等,都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其建筑布局是: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
3. 西坡墓地
【答案】西坡墓地是指河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是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地带,目前已发现的该时期大型遗址多集中在灵宝境内,2000年至2006年,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6次主动科学发掘和系统钻探,发掘面积累计5000余平方米,历年发掘均有重要发现,这些发现极大深化了学术界对仰韶文化中期社会复杂状况的认识。
4. 西周青铜器纹饰
【答案】西周青铜器纹饰是西周早期因袭商人遗风,以动物和怪兽为主题的兽面纹为主,三层满花,对称而繁缛的一种纹饰。西周中晚期确立了周人的风格:主流上带状的、变体的图案花纹代替了原来通体满花的、写实怪兽; 植物枝叶纹的流行和个体形态的“交龙纹”的出现促使疏朗的二层花纹代替了繁缛三层花纹。这体现了周礼“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具有轻松融洽的特点。
5. 粉彩瓷器
【答案】粉彩瓷器是指在高温烧成的薄胎白瓷釉面上以“玻璃白”打底,再以中国画的没骨画法施彩绘,入窑低温烧烤而成的瓷器。由于粉彩能分别明暗、渲染接色,使每一种颜色都有层次不同的变化,较之五彩更为柔和俊雅,故又称“软彩”。粉彩瓷色阶繁多,色调温润柔和,有明显的立体感。康熙中期烧成,发展于雍正、乾隆朝。康熙时施彩浓厚,色料粗糙,风格简朴; 雍正时突出线条纤细、色彩柔和; 乾隆时大为发展,既有白地、花地绘彩者,又有釉下青花者,有画有诗,画面清新明艳,立体感强。
6. 西北冈祭祀坑
【答案】西北冈祭祀坑是指位于殷墟侯家庄王陵区内,商代晚期商王杀人祭祀先祖的遗迹。遗迹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迄今共发掘祭祀坑1410多个,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大多数祭祀坑成组排列,分布有序。祭祀坑大部分为南北向,少数为东西向。绝大多数坑中埋人,少数埋动物,个别的埋车子。埋人有两种方式:①是长方形竖穴,所埋人骨有全躯的,有身首分离的,也有无头躯体,一般每坑1~10人; ②是方形竖穴,专门埋人头骨,一般每坑3~39人,多数埋10人。祭祀所用的人牲,大部分是战俘,也有一些是奴隶。每次祭祀所用人数,少者几人,多者达三、四百人。尤以武丁时期所用人牲的数量最多。
7. 金石学
【答案】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以传世或零星出土的铜器、石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它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用以证经补史。金石学形成于北宋,至清代兴盛,研究对象为古代的铜器、石刻、甲骨、简牍、封泥、印章、瓦当等。其资料多靠传世或未经科学发掘出土获得,局限于对器物的考证和考据。考古学在中国确立后,金石学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8. 吕大临
【答案】吕大临(约1040~约1092),字与叔,是宋代金石学家,蓝田(今陕西蓝田)人。他曾求学于程颢、程颐,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他以萌入仕,官至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通六经,精于礼。吕大临著有《考古图》十卷,不仅著录铭文,并注明铜、玉器的尺寸、图像、收藏之家和出土地点等。他还著《易章句》、《大学解》、《中庸说》各一卷,《论语解》十卷、《孟子讲义》十四卷、《礼记传》十六卷、《玉溪先生集》二十八卷等。
二、简答题
9. 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的性质差异。
【答案】(1)植物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根据纤维素在植物上生长的位置不同,又分成种子纤维(棉花)和茎纤维(如芒麻、大麻、黄麻、亚麻)耐碱不耐酸。
(2)动物纤维与植物是结构和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类纤维,其化学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如动
物的毛发和蚕的分泌物(液),耐酸不耐碱。古代用作纺织原料的主要有羊毛和蚕丝。
10.石质文物风化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答案】(1)石质文物石材化学组成,不同质地的石质文物受空气中酸性气体如CO 2, SO 2, HCl , NO 2等及酸雨的影响大不一样。
(2)石质文物石质结构,孔隙率大的石质结构比较疏松,机械强度相对会小一些,因而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破坏的能力也较差。
(3)石质文物石质胶结物,石质的风化速度与石质胶结物的类型有关,以泥质为胶结物的石质,比以硅质为胶结物的石质更容易风。
(4)所处地质地理条件,地质层结构的变化、岩石的形成与演变、风沙的侵蚀以及地下水的活动等,都会对石窟寺带来破坏。
11.环氧树脂类黏合剂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黏着力强、收缩力低、内聚力大。
(2)操作性能良好,可以任意调节赫度,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浸润性。
(3)稳定性高,耐老化、耐溶剂、耐水、耐化学、耐热都非常好,可配成在低温或超过250℃下长期使用的胶液。
(4)能保持文物原貌,豁合后基本看不出痕迹。
12.蔗搪脱水定形法的优点。
【答案】(1)含义
蔗糖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很容易进入饱水木材中,当水分失去后,由于蔗糖的浓缩结晶,可替代原来水分对细胞的支撑作用,保持器物的外形不再变化收缩。
(2)蔗搪脱水定形法的优点
①能使高度腐朽的饱水漆木器得到脱水加固。
②适用范围广,对不同树种、不同含水量的器物都能适用。
③处理后木质质感强,能很好地保待漆木器原貌。虽有一定收缩,但对漆皮没有大的影响。 ④具有可逆性,脱水定形后,如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蔗糖可以全部溶出,恢复到饱水状态,并不改变器物的外形。
⑤该法工艺简单,不需专门设备,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13.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
【答案】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包括:
(1)必须能保存陶瓷文物的一切特点。
(2)修复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原作。
(3)修补残缺部分,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研究,修补时不得超过残缺部分。
(4)修补者不得把自己的臆测和增添部分加进文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