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F086文物与博物馆基础之中国文物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关中唐十八陵
【答案】关中唐十八陵是指唐代帝王陵墓群。唐朝包括武则天在内共历21位皇帝。除昭宗、哀帝外,其余19位皇帝的18座陵墓(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乾陵)都分布在今陕西省渭河以北的乾县、礼泉、径阳、三原、富平和蒲城六县境内,东西延绵150公里。十八陵以都城长安(今西安市)为中心,自西向东呈扇形展开,南隔关中平原与秦岭遥遥相对。共同特征是坐北朝南,地势多为北高南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封土为陵和依山为陵。整个墓中建筑分别模仿都城中的宫城。每座都有完整的陵园设置,大致可分为玄宫、神道以及乳台以南的兆域3部分,在神道的两边和四神门外设有精美的石刻。各陵园南部,还设有大量的陪葬墓。这宏大的帝陵群反映出唐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
2. 吕大临
【答案】吕大临(约1040~约1092),字与叔,是宋代金石学家,蓝田(今陕西蓝田)人。他曾求学于程颢、程颐,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他以萌入仕,官至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通六经,精于礼。吕大临著有《考古图》十卷,不仅著录铭文,并注明铜、玉器的尺寸、图像、收藏之家和出土地点等。他还著《易章句》、《大学解》、《中庸说》各一卷,《论语解》十卷、《孟子讲义》十四卷、《礼记传》十六卷、《玉溪先生集》二十八卷等。
3. 曾侯乙墓
【答案】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年发掘。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南北16.5米,东西21米。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外有的类似窗户的图案,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墓主45岁左右; 殉葬者为13~26岁的女性。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
4. 蚁鼻钱
【答案】蚁鼻钱是楚国货币,其形体较小,体呈椭圆形,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头有一小穿孔,又似背面磨平的贝,故常以铜贝称之。其人者长1.8厘米,重4~5克,小者不足1厘米,多数重2.5~3.5克,最重的有4.2克。面上有阴文似蚂蚁状,看似蚂蚁歇于鼻尖。又有类“哭”字者,或称鬼脸钱。在两湖、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都有蚁鼻钱的出土。
5. 侯家庄陵区
【答案】侯家庄陵区是指位于殷墟但河北岸的商代后期王陵区,分西区《8座陵)和东区《4座陵),中间靠东有1410多座祭祀坑。该区先后共被发掘了6次。王陵有墓道1~4道,大者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墓坑深10米以上,均设二层台、掉室、漆棺和腰坑。内大多有殉葬人或人牲,其殉人也有等级之分,或与墓主同穴,或分葬于撑室外、墓道夯土中或另设的土坑里。虽随葬品大多被盗,但出土数量仍很大,有青铜礼器、玉石器、骨角器、金器等。各墓均有殉葬人,最多者达160多人。该墓群对商代考古和商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克孜尔石窟
【答案】克孜尔石窟是北朝至元代佛教石窟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南约60千米木札提河北岸,主要是4~8世纪的遗存。该洞窟共有235个,分谷西、谷内、谷东、后山4区。分为3期:早期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为主; 中期出现了较多方形窟; 晚期规模变小,渐趋衰落。壁画早、中期以佛本生、因缘故事和佛传为主要内容; 晚期壁画出现大乘佛教的千佛一类题材,说明大乘佛教对龟兹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加深。该石窟为新疆境内规模最大、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寺,是古龟兹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佛教石窟艺术经丝绸之路由西向东传播路线中的重要环节。
7. 原真性
【答案】原真性是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评估、保护和监控的基本因素。原真性概念及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贯彻原真性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改进保护的理论和实践; 另一方面,中国也必须在符合国际保护理论精神的基础上,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
8. 唐昭陵
【答案】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九嵕山主峰。自贞观十年(636年)始建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完成,历13年。五代时被盗。墓北有祭坛和司马门址、著名的昭陵六骏原置司马门东西两庞。墓正南有朱雀门和献殿,并有皇族、文武大臣陪葬墓167座。
二、简答题
9. 列举青铜器文物的保护方法。
【答案】(1)去离子水法
用40~60℃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反复多次漂洗腐蚀青铜器。
(2)倍半碳酸钠法
将锈蚀青铜器放入1%或5%的倍半碳酸40℃的热溶液中浸泡,晚上自行冷却。开始每周换一次溶液,几周后可半个月或更长一点时间换一次,浸泡至少三个月。浸泡时加用超声波,效果会更好。
(3)乙腈法
用50%乙腈水溶液除青铜锈蚀产物中的氯化亚铜。
(4)柠檬酸和硫脉混合溶液法
用5%硫脉和5%的柠檬酸混合溶液涂刷一价铜和二价铜伴生的锈蚀处。
(5)碱性连二亚硫酸钠法
碱性连二亚硫酸钠法除表面锈蚀产物效果好,除氯离子的速度快,可在几分钟内使蓝绿色的碱式氯化铜经过氢氧化铜,而分解成棕褐色的细粉状金属铜。
(6)过氧化氢法
用过氧化氢将氯子氧化除失,所用浓度视锈蚀情况而定。此法对面积大小不同、深浅不同的粉状锈均可清除,处理时间短、清除彻底。
10.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处理的必要性。
【答案】(1)由于出土的古漆木竹器类文物因在古墓中埋藏了漫长的岁月,多数曾受到地下水的长期浸蚀。这些漆木竹器的内部分子结构已经全被水饱和,所以又被称为饱水漆木竹器。
(2)这些饱水漆木竹器出土后,饱水状态下的环境突然改变,器物的表面很快干缩,而内部则干的较慢,这样内外干缩情况差别很大,就会引起起翘、开裂、脱皮、变形,甚至达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
(3)因而对于出土的饱水漆木竹器,不能让其自然干燥,而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性处理。
36. 蔗搪脱水定形法的优点。
答:(1)含义
蔗糖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很容易进入饱水木材中,当水分失去后,由于蔗糖的浓缩结晶,可替代原来水分对细胞的支撑作用,保持器物的外形不再变化收缩。
(2)蔗搪脱水定形法的优点
①能使高度腐朽的饱水漆木器得到脱水加固。
②适用范围广,对不同树种、不同含水量的器物都能适用。
③处理后木质质感强,能很好地保待漆木器原貌。虽有一定收缩,但对漆皮没有大的影响。 ④具有可逆性,脱水定形后,如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蔗糖可以全部溶出,恢复到饱水状态,并不改变器物的外形。
⑤该法工艺简单,不需专门设备,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11.简述兵马俑坑的布局特点及其价值。
【答案】(1)兵马俑坑的布局特点
①概况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外城墙以东1225米处,1974年春,西杨村一批村民打井时发现,当年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开始发掘,探出总面积126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的俑坑,编为1号坑。1号坑试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武士俑500个,车马4乘。1976年在1号坑坑北探出2号坑,2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