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文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巩县北宋帝陵
【答案】巩县北宋皇陵是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的西南部的北宋皇帝陵墓,东西绵延约13公里,南北约12公里,总面积达156平方公里。北宋9帝,除徽、钦二宗外其余7帝均葬于此,后从开封迁入赵匡撤之父赵宏殷的墓,该帝陵共有8陵,人称“七帝八陵”。北宋皇陵的帝陵陵园建制高度统一,平面布局相同,皆坐北朝南,分别由上宫、下宫、皇后陵和陪葬墓组成。在陵区设置奉陵邑,建立寺院。整个陵区中诸陵背洛水而面篙山,地形均南高北低,并置陵台于地势最低处。皇帝陵台作三层台阶式的方形土台; 皇后陵台作二阶式,均规模较小。此外帝后的陵墓需严格按照堪舆术来选择陵的位置、方向和下葬的时辰帝陵的。
2. 文物
【答案】文物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和遗物。也可以说,文物是历史上人们创造的或与创造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
3. 平安帖
【答案】平安帖是东晋王羲之书写行书尺牍作品。《平安帖》,又称《修载帖》,与《何如帖》、《奉橘帖》两帖连为一纸,称“平安三帖”。今存墨迹本为唐代双钩摹搨,硬黄纸本,纵24.7厘米,4行27字,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有绢本墨迹草书《平安帖》,为宋临摹本,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字。
4. 关中唐十八陵
【答案】关中唐十八陵是指唐代帝王陵墓群。唐朝包括武则天在内共历21位皇帝。除昭宗、哀帝外,其余19位皇帝的18座陵墓(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乾陵)都分布在今陕西省渭河以北的乾县、礼泉、径阳、三原、富平和蒲城六县境内,东西延绵150公里。十八陵以都城长安(今西安市)为中心,自西向东呈扇形展开,南隔关中平原与秦岭遥遥相对。共同特征是坐北朝南,地势多为北高南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封土为陵和依山为陵。整个墓中建筑分别模仿都城中的宫城。每座都有完整的陵园设置,大致可分为玄宫、神道以及乳台以南的兆域3部分,在神道的两边和四神门外设有精美的石刻。各陵园南部,还设有大量的陪葬墓。这宏大的帝陵群反映出唐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
5. 毛公鼎
【答案】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相传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其通高53.8厘米、
口径47.9厘米,腹内有铭文32行499字,为现存最长铭文的青铜器。作器者毛公记载周宣王告诫,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的重要资料,现藏台湾省台北市。
6. 镇墓兽
【答案】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7. 唐太子公主陵
【答案】唐太子公主陵是指已发掘的唐中宗长子李重润即懿德太子墓、高宗子李贤即章怀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将他们的坟墓迁至乾陵陪葬,均“号墓为陵”。墓地均有封土堆和围墙,以及规模较帝陵为小的神道。地下结构为斜坡式墓道、包括一段很长的隧道、隧道顶部开天井两壁设壁盒。墓室分前后两室,之间设雨道。墓之地下满设壁画,壁完中除了各类陶俑之外,还有各种生活用具。随葬品以大量的陶俑为主,陵墓还使用方形有盖的石墓志。
8. 孝堂山墓祠
【答案】孝堂山墓祠是东汉墓地祠堂。墓祠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顶,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式建筑物。墓祠主要记录祠主的经历和车骑出行、危厨宴饮、狩猎百戏等图像。孝堂山墓祠画像以阴线雕刻为主,技艺纯熟、简练传神,是汉画像石中少见的精品。
二、简答题
9. 出土饱水的漆木竹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会出现哪些损坏?
【答案】出土前后的环境变化(包括湿度、温度、气体成分、光线等)对出土之古漆木竹器影响很大。出土饱水的漆木竹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会出现以下损坏:
(1)竹简马上会收缩、起翘。
(2)漆器表面漆膜会发生起皱现象。
(3)出土的彩绘木俑在阳光照射下,十几分钟之内表面彩绘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4)木器表面会干裂,由于器物内水分迅速蒸发,而使水中可溶盐在木器表面析出而器物泛白,直接影响文物的外观。
10.郑州商城的时代与布局。
【答案】(1)郑州商城的时代
郑州商城是成汤所居的毫都,其始建城的绝对年代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1620年(经树轮校正年代),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段,使用至二里岗上层时期。
(2)郑州商城的布局
郑州商城平面为长方形,城垣采用分段版筑法逐段夯筑而成。在城墙内侧或内外两侧往往发现夯土结构的护城坡,商城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商代文化层及房基、水井等各种遗迹。大中型宫殿夯土台基位于城内东北部,城外还有同时期的居民区和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作坊遗址以及中、小型墓地。郑州商城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和古代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11.纸质文物上的污斑主要包括?
【答案】纸质文物上的污斑主要包括:
(1)水斑、泥斑,一般用60~70℃蒸馏水清洗,清洗前必须做点滴实验。
(2)蜡斑,小刀刮除大部分的蜡质,再在蜡痕上下衬滤纸或吸水纸,用热熔衬吸法使蜡融化并被衬纸吸收。也可用汽油、甲苯等有机溶剂加以清除。
(3)虫屎斑,吸墨纸吸取木瓜蛋白酶、米汴去除。
(4)油斑,常用乙醚、丙酮、四氯化碳、苯或甲苯等有机溶剂溶吸清除,使用时注意安全、防火。
(5)墨水斑、霉斑,用双氧水(H2O2), 氯胺、次氯酸钠(NaClO )等药剂氧化除去也可用吸墨纸吸取木瓜蛋白酶、米汴去除。
(6)锈斑,常用稀酸溶液轻轻洗除,如铁锈则用5%草酸溶液或抗坏血酸(Vc )的稀溶液清洗。
12.简述纸张文物酸性的产生及危害?
【答案】(1)纸质材料本身发酵、水解产生的酸性,纸张中纤维素、木质素氧化而产生的有机酸。(2)纸张加工过程中带进的酸性物质。如纸张加胶时引进的沉淀剂明矾水解而产生的酸性积累,加工过程加入的漂白粉的残留,也会产生酸性。
(3)环境中酸性气休的影响。
(4)纸质文物保存过程中霉菌、虫害生长繁殖时带来的酸性。
(5)纸张文物酸性产生的危害,酸性的存在或积累是纸质文物保存的大敌。纸张本身的主要组成纤维素性质是很稳定的,但在酸的催化下容易发生水解,而使连接葡萄糖单体的1, 4-β试键断裂,纤维素聚合度下降,从而使纸张强度下降,发黄、变脆、变质而韧性减小。
13.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
【答案】陶瓷类文物修补的基本要求包括:
(1)必须能保存陶瓷文物的一切特点。
(2)修复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原作。
(3)修补残缺部分,必须经过周密的调查、分析、研究,修补时不得超过残缺部分。
(4)修补者不得把自己的臆测和增添部分加进文物。
14.简述砖瓦类文物损坏的主要原因。
【答案】(1)砖瓦类文物损坏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