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冲突的来源有哪些?

【答案】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1)沟通因素

管理者们把大多数冲突归因于组织沟通不良。完善的沟通可以使受讯者能把发讯者的信息理解得毫无差错。但这样的完善沟通几乎没有。由于这一缺憾,在沟通过程中有许多误解的时候。虽然由不成功的沟通引起的冲突不同于本质上对立的冲突,但它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2)结构因素

①规模。组织规模越大,冲突也越大。原因可能是规模越大,分工越多,层次越多,因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易歪曲。

②参与。当下级参与程度越高,冲突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是参与越多,个体差异也越大。而且,仅仅参与决策并不等于所提建议必被采纳。如建议不被采纳,下级无权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由于扩大参与所引起的冲突并非都是有害的,如果这种冲突可以增加群体的绩效,则应该鼓励冲突的存在。

③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冲突的一个经常的来源是组织中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之间的矛盾。直线机构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核心活动。参谋机构的工作是辅助直线机构的。由于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的职能不同,日标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和背景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常有冲突。

④奖酬制度

奖酬制度一方多得报酬必然使得另一方少得报酬,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出现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也可以出现在组织之间。

⑤资源相依性

在使用组织的资源上,群体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如果有足够的奖金和其他资源,冲突不会产生。但组织往往又不能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因此,各群体之间为了资源的分配往往产生冲突,导致协作的不良。

⑥权力

组织中权力的分布也是冲突的来源。如果一个群体感到自己的权力过小,而另一个群体权力过大,它可能会对现状提出挑战。

(3)个人行为因素

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冲突的来源。一些人的价值观或知觉方式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无论独断专行还是自卑的人,都因感到需要“自我防卫”而主动与他人发生冲突。

2. 什么是“小集团思想”自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贾尼斯详细地研究了集体讨论过程中可能产生失误这个问题。他分析了各种政治和军事决策,发现了“小集团思想”的现象。

(1)“小集团思想”的定义

“小集团思想,’,又称“群体思维”,是指“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这一群体的成员认为,保持群体的统一、创造和谐的气氛有特殊意义。由于把这样的目的摆在首位,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使决策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群体思维的特点

①顺从性思维

在这种群体中顺从作风占主导地位。如果某一群体成员不接受领袖人物或多数人的意见,会受到孤立、嘲笑或排斥。在这种条件下即使群体成员对采取的决策有怀疑也不敢公开发表意见。因此,“小集团思想”会造成一批俯首帖耳的顺从者。

②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在具有“小集团思想”的群体中,其成员往往会封锁怀疑群体决策正确性的信息,尤其是对群体领导人封锁这种信息。这样,会严重影响群体决策的质量。

③盲目乐观情绪

在这种群体中往往过高估计成功的概率,过低估计失败的概率,认为本群体的决策一定会成功,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④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这种群体的成员往往认为,一切都决定于他们的行动,过高估计自己拥有的物质手段、自己的组织和专长,而对外部条件、敌方力量估计过低。

⑤首创精神的假象

这种群体认为自己在解决经济或政治问题生具有首创精神,人们或社会组织的命运取决于它的决策。而实际上,这种信念只小过是一种假象。

总之,“小集团思想”一方面会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群体成员的自我满意感; 另一方面却会降低决策的质量,使群体决策的效果比个人决策的效果更差。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群体气氛? 群体气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群体气氛,是指群体的精神环境。群体气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群体的风气、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

(1)群体的风气

群体的风气是群体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是一种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标准。群体的风气对成员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①成员置身于群体中,总会受到整个群体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耳濡目染就会形成与群体一致的行为方式,群体风气对行为有规范作用。

②人在不同风气的群体中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2)群体的领导方式

群体中领导者行使权力与发挥领导作用的方式也是群体气氛的重要方面,会对成员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①在专制型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攻击性言行要比民主型群体中多得多,尤其是直接指向成员的攻击性行为要比指向领导者的多; 成员还表现出对领导者服从,喜欢表现自我。专制型群体多以“我”为中心。在引入试验性的“挫折”时,在专制型群体中则彼此推卸责任并进行人身攻击。领导者不在场时,专制型群体的成员工作动机大大减低。

②在民主型群体中,成员彼此友好,“我”字使用的频率低,而“我们”使用得多。在引入试验性的“挫折”时,民主型群体的各成员团结一致解决问题。领导者不在场时,民主型群体的成员仍能主动自发地继续工作。民主型群体的成员对群体活动的满足感较高。

(3)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体现于两种类型的行为:一类是群体成员对工作任务的行为,称为工作任务型; 另一类是群体成员对个人的行为,称为人际关系型。这些行为有时会起正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有时则起负的、消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四种行为:

①正的人际关系型行为;

②负的人际关系型行为;

③正的工作任务型行为;

④负的工作任务型行为。

显然,在群体中这两种相互作用的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群体成员间如果能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友谊深厚的人际关系,这对大家的工作成绩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在工作上,如果能形成相互间良好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真诚提供看法和建议、平等民主型的工作关系,显然就能产生更好的工作绩效。在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中,人际关系是工作关系的基础,而好的下作关系也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4. 何谓企业文化? 其内容和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价值观上的共识和行为习惯上的一致,它贯穿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影响组织的全部工作,决定组织中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以及整个组织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

(1)组织文化的定义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理念形态文化、制度一行为形态文化和符号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2)内容和结构

组织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观念层、制度行为层、器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