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政治思想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察举征辟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两汉时期,确立了察举、征辟等选人任官的办法。

(1)察举制度的内容

察举又称为“荐举”,即由公卿、列侯和郡国守相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适当考核,授予官职。汉代察举的科目繁多,一般可分为“常科”(岁举)与“特科”(特举)两类。“常科”以“孝廉”为主。它起源于汉武帝时董仲舒的奏请,其依据是儒家以孝为立身之本,廉为从政之方。西汉时每郡岁举孝廉两人,一般无须考试,即可授官。察举常科还有“茂才”,西汉时称为“秀才”,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名讳而改。汉代察举“特科”的名目尤多,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直言极谏、明经、明法、有道、能治河者、勇猛知兵法者等,尤以“贤良方正”最为显科。

(2)征辟制度的内容

除察举外,汉代选官还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征辟”。“征”指皇帝直接聘请人做官,有时也称“特召”、“特聘”;“辟”指官府聘人任职,也叫“辟召”或“辟除”。对某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名人,皇帝不经官吏荐举,直接征召到朝廷,授以“博士”、“待诏”等称号,让其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如著名辞赋家枚乘,虽已年老,但汉武帝即位之初便把他征召到长安。

2. 简述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答案】中国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

(1)思想形成期,先秦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儒家政治思想、道家政治思想、墨家政治思想、法家政治思想,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中华文化典籍。

(2)思想发展期,秦汉隋唐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逐步确立了,同时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中国政治思想进一步发展。

(3)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

①受这一时期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出现以朱熹、王守仁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政治思想。

②受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影响,出现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

(4)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时期。对政治思想进行反思,出先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潮。

(5)思想转型期,步入近代时期。西方思想的传入使政治思想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

(6)思想变革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终结,出现反映社会变革的思想

即辛亥革命思想。

3. 唐太宗的民本思想是什么?

【答案】由于唐初国库空虚,经济凋敝,人民极度贫困的社会状况,统治者稍有放纵就会激起民愤。于是,李世民特别关注君民,民国的关系,隋末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者的沉重打击,使唐太宗重新认识到民众的巨大政治力量,他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认识到君主、国家,民众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民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君之道在于重民、保民,确立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并由此出发调整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其民本思想具体表现在:

(1)思想上重视君民关系;

(2)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3)法律方面重视礼法合一、公正执法;

(4)统一边疆,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他的安民思想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贞观时期,生产状况迅速好转,社会秩序井然,政局稳固,君臣关系和谐,百姓安居乐业,各民族和睦相处,开创了被益为“贞观之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最突出的太平盛世。

4. 简述古、今文经学的异同,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答案】(1)古、今文经学的异同

西汉初年,汉代儒家经籍中有两种写本:一种是汉初学者根据前辈学者口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文字写定的写本,称今文经;一种是景帝以后陆续从古旧屋壁中发现、从民间搜集到的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写本,叫古文经。汉代经学中研究、阐发今文经经义的学派为今文经学,研究、阐发古文经经义的学派为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在经书的字体、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经书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说等内容上都不相同。今文经学近于哲学,强调“经世致用”;古文经学近于史学,讲究考据。在东汉,两者之间还有有神论与无神论、政治与学术的区别。但从纯学术的观点来看,今文经说有异说,古文经学中也有异说,谁也不能算解释五经的权威,更不能说谁得了孔子的真传。

(2)影响

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思想意义及历史定位,就今古文之争的意义而言,包括:

①政治上的意义是,因官学而有的政治利益集团间的斗争。

②文化上的意义是,开创帝国气象的政治与神学结合的知识活动,与回归先秦的义理与考据结合的知识活动之竞技。

③理论上的意义是,汉代新起之天人感应灾变的宇宙论,与朴实的先秦人伦进路之世界观的交战。

④就今古文学风在思想史上的定位而言,在作为政治意识型态学而建构的解经体系意义上,两者对于两汉时政皆有实际的影响力量,而其个别学术力量的起落则与官方的抑抬有互动的关系。

⑤在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环节的意义上,古文经学派对于保存先秦典籍的文字训诂工作有重

要贡献,而今文经学派则侧重地发挥了儒学与政治活动结合的义理i 全释工作。

⑥在作为哲学思想的创造面意义来看,两汉经学的今古文之学在哲学观念的创造上的成就都不大,相较于汉初黄老、道教哲学、淮南子、抱朴子等,整体地说皆有逊色,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结合天道神学与阴阳五行说,及易学官学结合了两汉的天文气象学知识才颇有理论上的创造力。

二、论述题

5. 试论述严复的政治思想及其评价。

【答案】严复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也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维新运动中的最大供给是翻译《天演论》以进化论的思想反对封建顽固派的守旧思想,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1)严复政治思想的内容

①维新思想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是他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他认为达尔文主义可以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他强调中国如能顺应“天演”规律而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由落后变先进;反之,则将会亡国灭种,从而被淘汰。

②自由思想

a. 严复政治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和强调自由。他认为西方强于中国的原因主要在西方崇尚科学,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他把保护个人自由,看成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最高原则。严复所极力倡导的自由实际上是包括了自由、平等、人权在内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严复宣传的自由实质上是为了争得资产阶级发展的自由,而并非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

b. 严复还积极宣传卢梭的“天赋人权论”思想,严复用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论”批判封建的专制主义。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遭列强凌辱,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没有自由,君主对待人民就像对待奴隶一般。严复对于民主政治的理解偏重于君主立宪制,他创立了一套国家起源学说来论证君主立宪的合理性,要中国从封建的君主专制转变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c. 严复认为国家对内要保障人民自由。他认为国家治理得好的标准是“和众保民”,使民安居乐业,这样的国君才是好的、符合标准的国君。严复主张要鼓民力,开民智和新民德。严复就这样把民主政治归结为个人自由,把社会的进化归结为人的自强自治,把尖锐的反封建的君主制的政治斗争转化为一般的开民智的教育任务。

③“黜伪崇真”,提倡科学

a. 从“开民智,新民德”以使人民达到自利自强的目的出发,严复大力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严复认为,封建的专制主义必然导致在文化上实行蒙昧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船坚炮利,学术昌明,国家富强,究其根本在于其有新的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而这种新的方法论就是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和演绎法。

b. 基于以上思想,严复对于中国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他主张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尊重事实,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去看待问题。严复还主张,注重科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