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611国际政治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非战公约

【答案】非战公约是指《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自里安一凯洛格公约》或《巴黎非战公约》。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 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小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2. 民族自治

【答案】民族自治是指本民族自己治理本民族的公共事务,是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和基本目标。实现民族的最大自治,就是取得国家地位。源自密尔对民族的界定,他提出了民族自治问题。如果人类的一部分由共同的感情连结在一起,这种感情在他们和任何别人的关系中都不存在,那么这部分人类可以说就构成了一个民族——这种共同感情使他们更愿意彼此合作,希望处于一个政府之下,并且希望这个政府完全由他们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治理。

3. 安全困境

【答案】“安全困境”是指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两难抉择。“安全困境”的概念是赫茨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安全困境是一个结构性观念,按照这种观念,国家追求自身安全的意图会增大其他国家的小安全感,因为每一方都把自己的措施解释为防御性,而把另一方的措施解释为可能的威胁。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国家间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巴特菲尔德把这叫做“霍布斯式恐惧”。他指出,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你会对其他国家有现实的恐惧感,别国也会对你有同样的恐惧。也许你对别国根本无伤害之意,做的只是一些平常的事情,但你无法使别国真正相信你的意图。你无法理解别国为什么会如此的神经质。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以为对方是有敌意的,无理性的,都不肯作出可使大家都获得安全的保证。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就是这种状态的产物。

4. 非战争的暴力模式

【答案】非战争的暴力模式是指在未正式进行战争的情况下使用军事力量,其中包括武装干涉、边界摩擦、封锁以及各种国际危机等。这一类暴力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有限的战争。

5. 证伪方法

【答案】证伪方法是指有针对性地搜集反面事例,并用它来订正原来结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创始者是卡尔·波拍。该方法论认为,任何事实本身都是不可穷尽的,采用传统的归纳方法,

不可能证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确实是真的,只要找到一个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相矛盾的事实,就可以判断原来的定律和理论为假。

6. 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

【答案】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是指难民署所追求的目标,是“永久解决”难民问题。所谓“永久解决”,就是使难民不再成其为难民。

7. 国际体制

【答案】国际合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对行为体的共同利益与决策模式起规范作用所谓国际体制,人们通常都接受斯蒂芬·克拉斯纳的界定,即在国际关系的一定领域中汇聚了行为者期望的一组明确或含蓄的原则、规范、法则和决策程序。

8. 对外政策行为

【答案】对外政策行为是指国家为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而相互采取的行动就是对外政策行为。国家间缔结联盟,建立或中止外交关系,威胁或实际使用军事力量,实行经济制裁或给予经济优惠,在国际组织中表示赞成或反对等,都是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9. 政府问组织

【答案】政府间组织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经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这种组织可能是国家的联盟,也可能是国家的联合体; 可能是地区性组织,也可能是全球性组织; 可能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目的,也可能是基于经济或民族宗教目的等。总之,参与政府间组织的国家,都是为了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谋求实现单靠自己力量所无法实现的目标。

10.宏观决策与微观决策

【答案】①宏观决策是指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指方向、路线。一般来说,这种决策涉及的都是重大问题,关注的方面比较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这种决策的特点是:a. 它是预期性的,并不是对突发事件作出的反应; b. 它通常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框架; c. 尽管最终是由最高官员作出决策,但国内的各个阶层、各种政治力量可能广泛参与了这样的决策过程。②微观决策,有时也叫行政决定,涉及的是比较具体的对外事务。日常的大量对外政策决定都属于此类。这种决策的特点是:a. 所涉及问题范围相对较窄; b. 所涉及问题的紧要性或威胁度较低; c. 由较低层次的政府机构进行。通常,微观决策是以宏观决策为基础的。当然,微观决策的影响未必都是微观的。

二、简答题

11.国际法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影响的主要途径?

【答案】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是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和制度的总和,其制定主要是由主

权国家进行的,它的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以及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和决定。国际法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的:

(1)国际法为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原则。这些规范和原则是在长期的国际关系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并为国际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普遍接受或认可,作为指导主权国家和其他国际行为主体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的基本指导规范。例如,主权原则、互小侵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和平共处原则等。在这里,国际法原则和国际关系准则或国际行为准则是一回事。

(2)为国际社会通过谈判、协商、调解、斡旋、调查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国家间的争端各种各样,解决争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争端是双边的、地区的,有的则是多边的、全球性的; 有些争端是政治性的,有些则是法律性的; 有的争端依靠争端双方或各方的努力就可以解决,有的则需要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国际法不仅为争端各方提供基本的行为规范,而且为争端的解决提供基本的规则、途径以及范例和样式。

(3)为协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基本的仲裁、审判等司法程序和机构。国际法不仅包括一系列的国际惯例、规则和规范,而且包括一定的国际司法程序、制度和机构。如国际法院和国际法庭,包括:全球性的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劳工组织的行政法庭等,地区性的欧洲法院、欧洲人权法院、美洲人权法院等。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国际司法功能的委员会,如欧洲人权委员会、美洲人权委员会等。国际司法组织和机构依照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对国家间以及国际组织间的争端进行审理、裁定、判决或仲栽,并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咨询。

12.国际体系为什么会发生变革?

【答案】从“英国治下的和平”到美国称霸世界,从冷战的“两极”到后冷战的两种格局并存,国际权力结构的动态发展表明权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会导致体系不断变革。

(1)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源于国家权力的不同的增长率

通常,霸权国家对于它们的相对权力地位是非常关注的,因为相对权力的改变对它们具有至关重要的安全意味。在一个无政府的自助体系中,这些国家不得不时刻关注那些可能利用增大的相对能力反对它们的国家。对于发起挑战的国家,它们有两种选择,要么提高自己的相对能力,要么削弱对手的实力。然而,任何一个霸权国家的不受挑战的状态都不可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在这里,是国际体系自身的运行规律在起作用。罗伯特·吉尔平在研究国际体系中的国家行为时,提出了这样的假定:

①如果没有一个国家相信改变一种国际体系是有利可图的,那么这种体系就是稳定的(即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②如果预期利益大于预期成本(即可能获得纯收益),那么一个国家就可能力图改变这种国际体系。

③一个国家通过领土、政治和经济扩张的方式谋求国际体系变革的过程,只有到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时才会停止。

④当变革和扩张的成本与所得收益达到平衡状态之后,维持现状的经济成本的增长就会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