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54国际政治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环境问题为什么会引起国际冲突?
【答案】生态环境的变化会改变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从而引发冲突与战争。一般来说,可能导致冲突的生态环境的改变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生存空间的改变,另一种是生存资源的改变。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最重视的就是对生存资源的争夺,特别是对不可再生性资源的争夺。环境问题引起国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是:
(1)生存空间的改变
生存空间的改变包括空气污染、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农田的荒漠化等。它对国家间的冲突通常只有间接的作用,即它有可能改变某些国家的生存资源的状况,并进而导致国家间的冲突。例如,气候变暖和土地荒漠化会造成资源短缺,而资源短缺会造成环境移民,这种环境移民很可能造成国家间的冲突。
(2)生存资源的改变
生存资源的改变包括水、石油、渔业等资源状况的改变。它对国家间的冲突通常有直接的作用。例如,水供应的减少就可能直接导致国际冲突,这种情况在中东地区已出现过多次,并曾导致了大规模的战争。
生态威胁的严重性给国家提出了维护生态安全的紧迫任务。国家要实现生态安全有两个意义:一是国家要保持适意的生存空间,二是国家要保持对必要的自然资源的利用。
(3)生态战争
生态战争是指带有敌意地蓄意破坏别国环境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敌对国家的生态环境,给敌对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大量投放化学制剂破坏越南的森林,就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战争行为。
2. 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争论有哪些方面?
【答案】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新现实主义更强调无政府状态对国家行为的制约作用,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没有把无政府状态的程度和结果看得太严重。
(2)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承认国际合作是可能的,但是在合作发生的条件和合作的可靠性上存在分歧。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了也很难维持; 新自由制度主义则认为,国际合作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现象,国际制度和理性选择能保障合作的成功。
(3)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新现实主义关注相对收益,计算自己所得是否多于别人; 新自由
制度主义则认为国家应以绝对收益为目的,即考虑在合作中能否获得收益。
(4)国家的优先目标。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认为国家安全与经济福利是国家的主要目标,但分歧在于何者更重要。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安全,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经济福利。
(5)意图和实力。新现实主义更为注重国家的实方面不是意图,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强调国家意图的重要性。
(6)制度和机制。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承认国际制度和机制发挥作用,但是在制度安排的重要性上存在分歧。新现实主义坚持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国际制度和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认为,国际制度和机制可以缓和无政府状态对国家间合作的限制,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
3.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作为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改变了吗? 为什么?
【答案】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作为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地位没有变。这是因为:
(1)弗格森和曼斯巴赫认为,进入21世纪的主权国家毫无疑问不会消失,它们无论成功程度如何,都会努力继续其角色,界定其管辖权限,确保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在全球范围继续竞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维持适当规模的军队以应付偶然的袭击和世界上的麻烦,并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
(2)迈克尔·曼认为,尽管当今的国家不是惟一的规则制定者,但中央集权的领土国家仍然是独特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有能力为居住在一定领域内的居民制定法则。对于“中央集权的领土性统治现在是否在下降”的问题,他认为,一个没有国家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同样,只有一个国家的世界也是难以想象的。
(3)迈克尔·曼认为,在当代的世界存在着若干不同类型的相互竞争的权力组织,它们都承担着制定和实施规则的义务。但无论如何,国家仍然是重要的,现在还看不到全球性的国家作用的下降。现在日益多样化的选民仍然是由国家来代表的,日益多样化的社会行为也主要是由国家来调节的。
4. 国际社会未来可能面对怎样的恐怖主义威胁?
【答案】面对当代的恐怖主义浪潮,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明天的情况会怎样,关心国际恐怖主义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对于国际社会未来可能面对怎样的恐怖主义威胁,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1)以宗教极端势力为背景的恐怖主义很可能出现较大的上升趋势,而这种恐怖主义的破坏性和杀伤性是不受制约的。
①有研究表明,自冷战结束以来,以宗教极端势力为背景的恐怖主义无论是组织的数量还是活动的影响都在急剧上升。从总体上来看,有宗教背景和动机的恐怖主义事件,通常更暴烈,造成的杀伤更大。
②“宗教”恐怖主义通常有不同于世俗恐怖主义的价值体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机制以及道德观念。对“宗教”恐怖主义者来说,暴力是一种神圣的行为,是在履行神的旨意,因此不受任
何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制约。
③由于“宗教”恐怖主义并不谋求得到民众支持,而只求得到教派自身的支持与认可; 不谋求改善目标体系,而是要摧毁目标体系,因此他们很可能并不张扬其宗旨与目标。
“宗教”恐怖势力的上升,表明国际恐怖主义浪潮己进入了一个暴力日益增大,流血日益增多的阶段。
(2)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超级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现实威胁。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指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放射性武器或核武器等。由于使用这种武器的恐怖行为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和后果,因此也被称为“超级恐怖主义”。
(3)恐怖主义组织正日益形成一个全球的网络,这种网络没有权力的中心,而只有不同的节点。与这样的“网络恐怖主义”进行斗争,对各国将是更大的挑战。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国际恐怖主义出现了新的形式。新形式的恐怖主义组织是一种网络结构,在这种网络结构中,不再存在居于中心的“伟人”领导,取而代之的是松散和分权式的组织体系。由于现代的信息传播不受国界限制,联系的渠道都是跨国的和全球的网络,因此非国家行为体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总之,在当代,要战胜恐怖主义,就必须清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要清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机制固然重要,但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则更重要。只有实现了国家间、民族间、社会间的持久和平,实现了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共同的经济发展,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威胁。
5. 难民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1)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国际关系中得到承认的难民,大体可分为两类: ①一类是离开了其原籍国,并受到己签署联合国或其他地区性难民公约的相关国家政府认可的难民;
②另一类是联合国难民署根据相关公约认可为难民的人,这后一类难民也被称为“托管难民”(man-daterefugees )o
(2)取得类似难民待遇的“国内流离失所人口”
尽管“难民”有严格的界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社会保护难民的工作范围却在不断扩大。后来,那些因战争、内乱、饥荒而在原籍国流离失所的人,尽管没有离开原来所属的国家,也取得了类似难民的待遇。这些人被称为“国内流离失所人口”,尽管不属联合国难民署管辖,但联合国秘书长或联合国大会却常常要求难民署予以帮助。这些人同难民的相同点在于,他们的离乡背井是因为生命和(或)自由受到威胁,同难民的不同点在于,他们不愿或才、能跨过国际边界,在法律上,他们仍处于他们自己政府的主权之下,尽管这样的政府不能或不愿保护他们。
(3)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工作中,对难民还有一些特殊的分类。
①一种是“寻求庇护者”,指那些离开原籍国,向其他国家提出难民申请,而相关政府或是联合国难民署尚未就其申请作出决定的人。这些人的绝大多数居留在欧美工业化国家。
②还有一种是所谓的“返回的难民”,指在原籍国之外受到联合国难民署的关注,在返回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