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611国际政治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非国家行为主体

【答案】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相对于国家行为主体而言的,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小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

2. 新安全观

【答案】“新安全观”又称“非传统安全观”,是指对“冷战”后期开始出现的一些不同于“旧安全观”即“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念的统称,指与“旧安全观”即“传统安全观”相对的各种新型的安全观。“新安全观念”,其中包括“合作安全”,区别于以往以对抗为特点的安全战略; “共同安全”一国的安全是以全部国家的安全为条件; “综合安全”,强调安全的多层而,以区别于以往单纯强调政治一军事安全的研究等概念。

3. 斡旋、调解、仲裁

【答案】①斡旋是指通过中立的得到争端各方信任的机构或组织改进沟通渠道,澄清问题,收集事实,促进各方的和解。②调解与斡旋相比,是一种更为正式的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第三方不仅谋求澄清问题和促进各方的沟通,而且还谋求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③仲裁的模式是指冲突各方同意第三方就它们的争端提出有约束力的解诀办法。当然,如同国际法庭的判决一样,这样的方式并不是一种流行的方式,因为国家通常不愿意由第三方决定它们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

4. 诠释法

【答案】诠释法是指一种理解与解释文本的途径,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针对的是事实的不可观察的方面,功能是说明事实的社会(历史)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指事实中蕴含的主观因素,包括:事实发生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事实中体现的行为体的意图与观念,这种意图与观念对国际关系的建构,文本作者所处环境和自身观念对其诠释的影响等。

5. 国内流离失所人口

【答案】国内流离失所人口是指因战争、内乱、饥荒而在原籍国流离失所的人。尽管没有离

开原来所属的国家,也取得了类似难民的待遇。这些人同难民的相同点在于,他们的离乡背井是因为生命和(或)自由受到威胁,同难民的不同点在于,他们不愿或沛、能跨过国际边界,在法律上,他们仍处于他们自己政府的主权之下,尽管这样的政府不能或不愿保护他们。

6. 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

【答案】难民问题的永久解决是指难民署所追求的目标,是“永久解决”难民问题。所谓“永久解决”,就是使难民不再成其为难民。

7. 非暴力冲突

【答案】从冲突的性质上区分,国际冲突可以分为暴力冲突和非暴力冲突。非暴力冲突采取的是非战争的形式。非战争的暴力形式的使用者往往是特殊的利益集团和个人。非暴力冲突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显性的非暴力冲突如经济制裁、驱逐外交官等,隐性的非暴力冲突如心理战、汇率政策上的不合作政策等。由于国家领导人的言辞往往并不能够准确揭示国家的真实意图,在现实中很难明确区分隐性的非暴力冲突与非暴力冲突性质的行为或活动,因而通常人们所关注的国际冲突主要是暴力冲突和显性的非暴力冲突。

8. 功能主义

【答案】功能主义是指认为,通过加强国家间功能性的、非政治性的契约关系(联盟),可以最有效地推进世界秩序的一种思想倾向。针对无政府的国际体系所导致的冲突和竞争的国际关系,功能主义者试图通过关注人类的共享的需求来建立全球性的休戚与共。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米特兰尼。

9. 核禁试

【答案】核禁试是指无核武器的国家要求有核武器的国家禁比进行核武器试验。无核武器国家要求彻底的核裁军,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求核武器国家停止核试验。这一要求实际上自核武器一出现就开始了。1954年,印度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缔结一项禁止核试验国际协议的要求。从1957年开始,全面禁止核试验就成为联合国大会的一项议题。然而,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停止核试验的决议,并没有对核武器国家产生约束力。在核禁试间题上,国际社会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通过。

10.对外政策

【答案】对外政策是指对外政策是为促进国家利益而为政府官员设计的超出国家边界的明确或不明确的行为,这种设计所确定的优先性构成了国家在特定局势下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行动的指导方针。

二、简答题

11.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恐怖主义组织采取恐怖行动,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对政治进程施加影响,改变政治现状。它们的行为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滥杀无辜造成恐怖气氛,间接影响政治进程; 另一种是通过打击既定目标,直接改变政治进程。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有:

(1)就国际关系而言,恐怖主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例如,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起因于奥国皇储弗朗兹·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这起暗杀是由民族主义学生普林西普执行的,但整个行动却是由塞尔维亚战争部情报处精心组织和支持的。这一事件导致了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并进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恐怖主义有可能成为触发突然事件的导火索。

例如,1994年4月6日晚,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飞机在抵达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机场上空时,突遭地面火力袭击而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无疑是一次恐怖事件。事件发生后,在爱国阵线控制的地区,图西人以牙还牙,大肆屠杀胡图人。民众随后大量涌入邻国,涌入邻国的难民,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卫生状况极差,造成瘟疫流行,又使得十多万人死于霍乱和痢疾。除了这些直接的后果之外,大屠杀也给两个部族造成了深深的仇恨心理。

(3)恐怖主义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大国关系也产生一定影响。

恐怖主义使国际政治的主要议程转向反恐; 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阻; 使国际间文化冲突加剧; 使大国关系调整。

对恐怖主义的影响不能高估,因为从长远来看,恐怖活动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历史进程的。总之,恐怖主义严审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和磋商,开展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

12.简析当代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与活动特点。

【答案】(1)当代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当代恐怖主义盛行带有强烈的政治、民族和宗教色彩,恐怖主义动机十分复杂,总体上是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危机的产物。其具体的的根源如下:

①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生一系列尖锐的社会矛盾,许多国家存在着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落后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教育不足而年轻人没有出路。

②民族矛盾和种族冲突日益猖撅,争取民族独立或分离是产生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民族主义,尤其是极端民族主义通常是伴随恐怖主义的幽灵。

③恐怖主义泛滥是宗教冲突加剧的结果。世界主要宗教之间的文化分歧和意识形态差异,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一些宗教势力内部的派别纷争,构成了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背景。

(2)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特点

①活动不受地域限制,地理分布具有全球性。有赖于第三次技术革命,恐怖活动也随着交通通讯技术进步而扩张,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恐怖主义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