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说明性背景材料的类型及其作用。

【答案】(1)说明性背景材料的类型

说明性背景材料是用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人物的行为、活动的背景材料。它往往是对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政治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思想状况或物质条件等情况作介绍和交待,用以说明事物产生的各种因素,揭示事物发生或变化的意义。说明性背景材料的类型主要有历史性背景、地理性背景、事物性背景、知识性背景,以及人物背景等。

(2)说明性背景材料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使新闻内容容易为读者所理解、接受,使新闻的意义显得更为清楚、突出。

②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说明新闻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④说明新闻事件的意义。

⑤表现新闻事实的特性。

⑥表达记者对新闻事实持有的观点和倾向。

⑦注释某些专有名词、专用术语。

2. 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案】事件通讯报道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事件是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这一类事件是事件通讯报道的重要选题。

突发性事件大多为灾难性事件,伴随着人类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坏消息”、“坏事”,对于这类事件的报道难度比较大。曾几何时,我国新闻界对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是一个禁区。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新闻的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也由少及多,由浅及深,突发性事件逐步成了事件通讯的主要内容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突发性的事件,多数媒体总是遵循“先简后详”的原则,先用消息抢先报道,将灾难的大致情况和损害程度抢先告诉读者,以满足读者尽快获知信息的心理需要。继而再采写详细的事件通讯,将消息中的“如何”以及“为何”要素一一展开,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探索,满足老百姓详知、深知的心理需要。

(2)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预知事件

这些事件一般是意义重大且事前预知的。如党的重要会议的召开、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成功实施长江三峡截流、成功发射卫星、重大体育赛事、重大考古发现、重要的审判等。对这些历史性的重大事件,报纸一般要发大型的具有历史文献性质的纪实性事件通讯。近几年,由于电视媒体的发展和电视现场报道的兴起,电视报道全程跟踪事件的发展,与报刊的纪实性事件通讯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声画同步的绚丽画面和现场气氛,比用文字记载的事件现场更生动快捷。于是,报纸上的事件通讯更注重多角度再现和对背景材料的穿插使用,使报道向纵深化发展。

(3)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小故事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故事’夕:一个老人摔倒了,被送往医院; 一个小学生迷路走失,几天后被好心人送回家; 消费者买了伪劣商品要索赔; 十几个民工到希望工程办公室捐资救助失学儿童……千千万万这样的小故事、小事件,既不像突发性事件冲击力那么强,又不像重大活动那样为众人瞩目。但是,通过展示这类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过程,褒扬社会中的人类美德,传递精神文明,针}z时弊、抨击邪恶,有利于扶正祛邪,净化社会风气,发挥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所以,这一类生活中的故事也常常成为事件通讯的重要题材。

3. 特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写作的要领是什么?

【答案】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衍生于消息和通讯之间的一种报道形式。

(1)特写的主要特点

①镜头感

特写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摄影或者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表现方法,因此它在文体结构与形态上表现出了一种文字镜头的美。

a. 巧妙的“截取”。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较,特写更注重、更讲究角度的切入。相对于一个完整的新闻事实,它所再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断、一个切面、一个瞬间、甚至一个细节,不可贪大求全。

b. 适当的“放大”。特写,即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因此,它对所截取的新闻事实进行再现时,它要把这个事实所包含的内容,立体化地表现出来。对其局部要放大,要细化,以加强视觉和艺术效果。

②透视感

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所摄取的新闻片段或剖面应该具备透视全局性或者本质性内容的功能。因此,特写的选材要求是典型、新闻价值高的横断面,有较强的内在张力的新闻事实。

③现场感

特写是来自现场的报道,要求作者必须是新闻事实或被采访人的现场目击者。现场感还表现在特写的写作要历历如绘、情景交融,记者要将目击式和感受式结合在一起写,以便给读者从视觉到情感的强烈冲击与感应。

(2)特写的写作要领

①抓准“镜头”

特写要求记者通过仔细的观察,抓准一个有特色的近景,即具有本质性新闻价值的一个剖面或片断,以小见大、出奇制胜。

②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镜头对准之后,接下来要“局部放大”,几处精彩的描写便是局部放大的细节。此时的细节应当满足两个要求:a. 细节要有特点; b. 细节要有动感。

③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特写必须要注重人物或者事件的单个有特别意义、情趣的细节、片断,继而不惜重墨地予以形象化的突出处理。在行文结构上要求紧凑,抓住新闻事实高潮接高潮地铺陈,推动读者的视觉、感受、联想与共鸣小断向前,最后还要有颇有回味的结尾。

④要情景交融地写

特写是一种描述性新闻,又是记者进行现场采访的产物。记者不仅要用描写,而且要用激情来感染读者,将描写和抒情结合,情景交融。

⑤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在一定意义上看,特写的透视感、纵深感,或它内在的张力,正是通过灵活地运用背景材料来实现。

a. 当背景材料独立成为一个背景段落时,要挑选那些本身就具有镜头感的背景材料,要尽量把它们写得有镜头感。

b. 大量背景材料的运用要讲究巧妙,位置要灵活,最好是把背景与新鲜的事实描写自然而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新创造体、新的镜头,从而在全文中居于更突出的地位,加强特写的立体感与纵深感。

4.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质? 为什么?

【答案】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

(1)正义感

坚持真理,维护正义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在真理和正义面临威胁的时候,记者只能挺身而出,因为他们责无旁贷。坚持真理和维护正义的传统引导和支撑着新闻界运行,也给新闻界带来最高荣誉。

(2)同情心

真正的记者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隋心造就着记者敏锐的感觉神经,记者应该是敏感的,敏锐的感觉到人民的疾苦,社会的不公,不幸者的不幸,无辜者的无辜。同情心是责任心的基础。它关系到一个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关系到记者职业的实现。

(3)勇往直前

新闻工作是勇敢者从事的职业,而不是怯懦者从事的职业。记者需要具有采访消息的不可动摇的信心,随时准备遭遇拒绝、遭遇冷遇、遭遇嘲弄、遭遇无礼、遭遇恫吓、遭遇威胁。记者要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财富,包括自己的自尊心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