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当代信息社会“对物的消费集中于物的符号意义”的内涵。
【答案】(1)鲍德里亚认为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
(2)购买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消费传播体现出“差异化”特点,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风格传播”突出。流行性越来越强,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大众传播不断创造出新的流行语和流行话题,各种广告、公关和营销活动不断策划出新的符号和新的意义,把提供新的“概念”(消费意境)作为打开商品市场的卞要手段。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
(3)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出现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文化的象征化并不仅局限于消费领域,现代社会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及生活与娱乐领域也都充满了新的象征符以及新的象征意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追求新事物、新意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价值。“新”意味着“创造性’,、“时代性”和“个性化”,而这些永远是人们追求的价值和目标。
②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众多的人参与象征符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4)对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的评价。象征符的不断创造和更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活力,但另一方面人们也应该意识到,象征符过滥也会造成意义、价值和规范的流动化和无序化,使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和行动产生混乱。
2. 简述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答案】(1)按题材分类
①话题型
话题型,指通讯所报道的内容,正是此时大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大众对其感兴趣、有可能成为热门话题的社会现象。这类选题大多比较浅近,比较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②课题型
课题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问题是具有长远的、重大的意义,深入研究下去,可能涉及法律制度、国计民生、历史文化传统、国民素质等深层结构问题。
(2)按报道方式分类
①展现型
展现型通讯及时追踪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动向,所报道的题材大都是读者略知大概而不知详情的现象,因而有极强的获知欲。这类通讯要求记者目光敏锐,对新题材反应及时,在报道
方式上偏重于展现而不求纵深。
②音iJ 析型
剖析型通讯大多报道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类题材。这类题材往往己为社会所关注,但受众获知的表面信息虽多,却缺乏对这类问题高屋建r , }a的信息梳理和根源剖析。因此,这类通讯的报道方式大多在纪实的基础上剖析问题。
3. 简述说明性背景材料的类型及其作用。
【答案】(1)说明性背景材料的类型
说明性背景材料是用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人物的行为、活动的背景材料。它往往是对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政治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思想状况或物质条件等情况作介绍和交待,用以说明事物产生的各种因素,揭示事物发生或变化的意义。说明性背景材料的类型主要有历史性背景、地理性背景、事物性背景、知识性背景,以及人物背景等。
(2)说明性背景材料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使新闻内容容易为读者所理解、接受,使新闻的意义显得更为清楚、突出。
②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说明新闻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④说明新闻事件的意义。
⑤表现新闻事实的特性。
⑥表达记者对新闻事实持有的观点和倾向。
⑦注释某些专有名词、专用术语。
4. 简述专访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领。
【答案】(1)文体特征
①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较,专访更注重采访手段,专访是正式访问,记者有备而来,事先怀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采访目的,多数采访是按预先准备好的既定方案进行。
②专访强调的是“专”,即非专不访:访专人、谈专题。
a. “专”在采访对象上
它是专门对“人”进行采访的,是事先经过选择的“特定的被访问者”、“专门的采访对象”。 b. “专”在内容上
即突出专题性,回答“特定的问题’夕; 突出专一性,某些侧面。
c. “专”在独家的角度上
专访所选择的被访问对象和所报道的内容,要有做专题的新闻背景或者特定的新闻价值。 ③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一般专访有三个要素:被访者、记者、现场。通过这些要素营造一种记者、被访者、读者三方同在的时空效果,实现读者与被访者的“近距离交流”。
④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记者以见证人的身份把读者带入现场,代表读者向被访者提问。专访中记者更加主动,主观色彩比较鲜明,一定意义上记者位于主角地位,引领和控制问题与采访过程。
⑤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专访文体是访问活动的实录,所以选择问答体为主要形式是顺理成章的。多数专访采取了显形问答体,有些专访根据报道效果的需要,也可以处理为隐性问答的散文体
(2)写作要领
①间答整理式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问答整理式的优势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再现访谈内容,其实录性、可信性与可读性强。
②散文处理式
散文式处理,也可称为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其优点是:
a. 报道精练、明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答整理式的篇幅过长问题。
b. 通过灵活的文体处理,它把问答整理式一般不可缺少的导读,穿插于专访中间,也使得报道显得丰富饱满、多姿多彩。
c. 这种方式给记者留下较大的新闻写作的创新空间。
③口述实录
这种处理方式的写作要领是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即把现场的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除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
口述实录的优点在于它使得被访问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一种直接交流,因而这种专访令人读起来更亲切、可信。
5. 新闻导语与新闻主体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主体是新闻报道的正文,它是继导语之后对新闻进行全面、详细报道的部分。那些在导语中没有详细说明和未能涉及的新闻要素,都要在新闻的主体部分被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使报道更加完整、更加详尽、更加精确地描述新闻的全貌,说明新闻的意义。
(1)新闻主体具体说明导语中高度概括的新闻要素。
在新闻报道中,仅仅对新闻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是不能满足受众对环境变化了解的需求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新闻发生的时候,受众需要了解新闻中更多的细节,更多的背景。只有对新闻的各种要素进行具体地描述与说明,新闻的全貌才能得以真实展现。
(2)新闻主体深入解释导语中高度概括的新闻事实的深层意义。
在新闻的主体部分,记者要调用一切有价值的新闻要素,对新闻的深层意义进行解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