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找一篇长通讯,将其改写成短消息,并说明改写的理由。

【答案】示例如下:

(一)通讯原文

献上对受灾亲人的一片爱心

一一记北京市民为灾区募捐

最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冲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从电视中看到困泡在洪水中的灾民时,痛心地落下泪来。连日来,北京已形成一股人人为灾区奉献捐款的热潮。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昨日止,已收到北京各界群众个人捐款70多万元。

八大处中学初一的吕红和铁道附中的吕燕两个小姐妹商量着:商店柜台的大娃娃多好看啊,真想用小姐妹们自己积攒了6年的硬币把它买下来! 姐姐说:“咱们还是把这十几元钱捐给受灾的人吧,钱虽少,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啊! ”妹妹欣然同意了。娃娃不买了,她们来到了救灾捐赠办公室。姐姐对记者说:“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受了灾,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帮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接受办公室的负责人感慨地说:“孩子们捐的十几元钱和有的先生捐的几十万钱从数量上无法相比。但是,他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是同等深重的。”

清华大学二附中的周光明老师,送来了远在美国生活的姐姐寄捐的200美元。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

年已89岁的退休教师韩永祥拄着拐杖,亲自从几十里之外来到接收办公室捐上50元,他说:“这次人民受的灾太严重了,我这个老头再也坐不住了。”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上有82岁的老母,下有三个孩子,他靠种田和黑白铁活等诚实的劳动养活一家人。这次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

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80多岁的书画家王一新捐出20幅辛勤笔耕的字画。

邮电学院的一位小朋友把过生日攒下的22元钱捐了出来。有意思的是,这22元钱全是一张张崭新的两角面值钱票。他最爱攒2角的新票。这次他把自己最心爱的收藏品捐了出来,说是要给灾区的小朋友买好吃的。北京邮电学院的职工共捐出3万余元,捐100元以上的就有14人。

捐赠接收办公室儿天来人来人往,前来捐赠者络绎不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们的祖国的亲人遭了灾,我们大家都来伸出援助之手。

(二)改写后的消息

北京市个人捐款达70多万元

最近,洪涝灾害袭击了中国南方几省。北京市民纷纷捐款,献上对灾民的爱心。本月20日开始办公的北京市民政局救灾捐赠接收办公室,到23日止已接收到各界群众的个人捐款70多万元。

北京邮电学院的职工共捐出3万余元。在北京邮电学院工作的日本专家丸川知雄捐出100元。北京邮电学院梁耀光老师一捐就是4000元,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这些钱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

通县残疾人王树义一家6口人,家境不富裕。他和爱人商量,家里的余钱虽不多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小麦。党对我们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方面照顾我们,我们才有今天安逸的日子。为了报达党、为了那些受灾的父老兄弟,我们就捐上1000斤小麦吧。

捐赠接收办公室几天来人来人往,前来捐赠者络绎不绝。正如八大处中学初一的吕红和铁道附中的吕燕两个小姐妹说的,“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受了灾,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帮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

(三)改写理由

原通讯报道的事实并没有多少详细、完整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细信息,并不具备详细、深入、完整等通讯文体的突出特色。全篇几乎都是雷同素材的堆砌,结构虽然完整,但内容空泛。通讯标题《献上对受灾亲人的一片爱心》反而掩盖了有价值的信息。

(1)改写成消息后,首先通过标题《北京市个人捐款达70多万元》能够传达一条有效信息;

(2)在消息主体内容的取舍上,可以选取如日本专家捐款、残疾人一家捐粮这样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

(3)在消息的结尾,引用捐款小姑娘的话点明报道的主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文章如此运用采访素材,主次有序、层次分明、主题明确,能够取得比通讯更好的传播效果。

2. 简述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类型。

【答案】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先进模范人物一一典型人物

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传统而重要的宣传报道方式,一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典型人物报道是历史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集中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各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典型人物报道对象包括以下两类:

①全国性的典型人物。

②配合一个时期宣传主题的典型人物。

(2)新闻人物

这里所说的“新闻人物”,不是从宣传角度树立起来的人物,而是指在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他们因“事”而“显著”,他们和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凡人奇事,奇事凡人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平凡的劳动者,他们不属于哪级树立的典型,亦无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们的一事、一语、一情、一思,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报道的主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的精神。这类人物通讯也可算是新闻小故事,常常有小巧、新奇、隽永的特点,人因事而显,人与事相连,一般篇幅不太长,有时说不清是写人还是写事。

(4)“冰点”人物

与奇人凡事不同,这类人物似乎没有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

(5)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这类人物主要是各类反腐败案件中的党政干部。

在改革开放及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滋生出大量社会腐败现象。以腐败的官员作为人物报道的对象,详细揭露其犯罪事实,谴责其对社会正义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侵害,剖析其道德上的堕落和人性蜕变的轨迹,并提示产生腐败的社会土壤,起到了警示社会、释放民怨、鼓舞斗志、引导舆论的作用。

3. 简述新闻语言与公文语言的异同。

【答案】(1)新闻语言与公文语言的相同点

新闻语言与公文语言在某些方面确有近似之处,如都要简洁准确。

(2)新闻语言与公文语言的不同点

新闻语言与公文语言在传播的对话语境中有根本的不同:

①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者与受者处于平等的地位,除了信息本身的价值和语言本身的影响力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对受众做出限制和约束。

②在公文传递或官式语境中,传者与受者是有等级差别的,语言富有指令性。因此新闻语言如果带上了公文语言的权力色彩或者官式语境中的宣传腔儿,被受众破译出“我指示你照办’,,甚至“我打你通”以至“灌输说教”的意味,都有可能被拒绝接受。

③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即传者的意图应该是相对隐蔽的,新闻语言还要做到在解码时不致使受众产生被人强迫的感觉而加以拒斥。

4. 从近期报纸上找出优劣导语各5条,并说明认定其优劣的依据。

【答案】(1)优秀导语范例

①(美联社3月1日北京电)他充满孩子气的微笑出现在中国各大报纸上。最近,他每天晚上都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网上有数十个关于他的专题网站。

②(法新社日内瓦8月25日电)如果‘名大夫把日内瓦湖当作病人,那他下的诊断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