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814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何谓新闻背景? 消息为什么要加背景?

【答案】(1)新闻背景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2)消息添加背景的原因

①交待新闻背景,是消息写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往往是一事一报,如果不交待必要的背景,只孤立地反映事实,有时很难说明问题。一篇新闻作品能否成功,一半取决于新闻背景交待得是否充分、其安排穿插是否巧妙。消息主体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要由背景材料协助完成。

②新闻背景在阐明新闻事实、传递信息、揭示新闻主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运用新闻背景说明、解释对象,令新闻通俗易懂。

②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③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过程。

④以背景语言暗示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⑤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增加可读性。

③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⑦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2. 选择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分析其运用新闻跳笔的技巧。

【答案】(一)2007普利策新闻奖作品

“长江女神”芳踪己逝?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

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汀女神”。

上世纪9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穿梭于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目睹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它最多就剩下17头左右了。

科学家们说,如果白鳍豚果真已灭绝,那么‘已将成为过去300年来消失的、为数不多的几

种大型水生哺乳动物之一。“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

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纳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已沦入万劫不复之境。

“没人关心这种动物一一我们也许是疯子。"42岁的弗鲁格一边说,一边在他那艘锈迹斑斑的船上展开了一面印有他的白鳍豚基金会baiji.org 字样的旗帜。

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还有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录上,中国有47种濒危动物榜上有名,其中包括扬子鳄和中华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10月宣布将长江和珠江入海口列入“死亡区”,因为那里的水无法为鱼类生存提供充足的氧气。“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鱼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

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他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了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

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己见不到白鳍豚了。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在接下来的几周,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二)新闻跳笔的技巧

读者看报的特点是“时间短、随手翻”,为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报道作品要有“一眼功效”,并要适应读者的快速阅读。以多段体为主要特征的“跳笔”,能够在视觉与思维上为读者提供这种方便。本作品即是一篇典型的运用新闻跳笔手法写作的新闻作品。此篇获奖作品运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短段落,多分段

全篇共有12个段落,而且都为短段落。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2)断裂行文

即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和原始过程排列,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打破时空限制,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例如,文章第二段的时间点是“上个月”,第三段的开头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第十一段的开头是“到2004

年”,这之间有很大的跳跃性,但文章之间依然很有逻辑性,很连贯,丝毫没有因为断裂行文而影响整体效果。

(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手法,指镜头的组合和连接的一种技巧,是新闻跳笔在通讯写作中的特殊运用。即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放的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文章第二段,“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一句,还有“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纳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已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以及“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这些细节都有其内在联系且是步步深入,作者将它们散落在文章里,运用新闻跳笔突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给人类敲响警乍中。

(4)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微观上,在整个新闻写作的行文过程中,无论消息还是通讯,跳笔随处可见,具体表现在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可以是事实主体之间、描述与议论之间、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也可以是由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总体而言,这篇获奖作品细节比较少,大多是概述,因此显得句与句之间的跨度比较大。例如,“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在接下来的几周,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几句,既有事实主体之间的跨越,也有时间的跨越,并且三句话向我们交代了三个重要事实,是典型的新闻跳笔的运用。

3.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答案】(1)标题对于一篇新闻能否吸引读者阅读至关重要,网络新闻亦然。但同时,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新闻标题区别很大。大量的新闻信息使网络新闻只能简明扼要地、列表式地把新闻标题呈现在主页面或者二级页面上,这样网络新闻标题就具备内容和导读的双向功能。

(2)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①题文分家

网络新闻的标题更像一本杂志的目录,网络新闻需要通过受众点击标题打开正文,从而实现传播过程的继续。如果标题对受众缺乏吸引力,无法实现对标题的点击,那此次传播过程即告终止。这就需要准确地提炼出新闻要点,制作出富含新闻要素的生动标题。

由于“题文分家”,网络编辑就要通过提炼和突出标题来提示新闻要点。例如,一位中央领导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做重要讲话,全篇讲话很长。网站编辑就要抓住讲话中的新信息,把会议和讲话内容进行压缩和精编,配上“稳定农业:中央增设农业风险基金增建国家粮库”的标题予以刊发。该标题风格平实、直截了当,突出了新闻内容,放弃了“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召开”或“某某领导讲话”等会议新闻标题的惯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