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2心理学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ra )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考点】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中各个理论的研究点。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的考查。道德品质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班杜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业杰和柯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研究的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
2. 奥苏伯尔根据( ),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同化模式:类属学习的同化模式、总括学习的同化模式和并列结合学习的同化模式。
A. 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方式
B. 学习内容
C. 学习方式
D. 有意学习的心向
【答案】A
3. 阅读完某段文章后,学生问自己:“我理解了吗?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我能记住吗? ”这是属于( )。
A. 概括策略的应用
B. 元认知策略的应用
C. 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
D. 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
【答案】B
4. 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
A. 产生式
B. 产生式系统
C. 元认知
D. 程序性知识
【答案】A
5. 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 ”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考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A
【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是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第一水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在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定向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虽然在第一水平中,儿童己经有了是非善恶的观念,但这些观念还是纯外在的,儿童主要是从行动结果及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
6.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
A. 信息加工
B. 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 心理变化
【答案】D
7. ( )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A. 皮亚杰
B. 弗洛伊德
C. 华生
D. 埃里克森
【答案】D
8. 华生认为最初的( )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
A. 怒
B. 惧
C. 恶
D. 爱
【答案】A
9. 皮亚杰认为,若儿童在游戏中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的话,儿童就处于( )阶段
A. 可逆性
B. 权威
C. 公证
D. 自我中心
【答案】D
10.斯金纳实验中的行为塑造是通过( )进行的。
A. 定时间隔
B. 定比间隔
C. 逐渐强化
D 自我强化
【答案】C
11.( )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结果,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顿悟是迁移的实质。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泛化说
D. 关系转换说
【答案】D
12.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芬布卢纳的社会环境系统模式图所示,直接影响个体所受教育的水平与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是( )。
A. 家庭与父母
B. 社会网络和社会阶层
C. 托儿机构和伙伴关系
D. 历史文化
【答案】B
1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 )为核心建立的。
A. 观察学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