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680心理学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和动机以前,教师应( )。
A. 务必推迟教学活动,首先去培养学习动机
B. 加强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学习动机的培养
C. 批评和训斥学生
D. 使学生学懂学会。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自然就会产生学习动机
【答案】D
2.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答案】A
3. 下列哪项有助于提高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 )
A. 当原有的知识不稳定和不清晰时,采用过度学习的方法
B. 当原有知识本身己很稳定和清晰时,采用一个比较性“组织者”
C. 实际旱现比较性组织者
D. 形成一种比较新旧知识的心向
【答案】D
4. 当前. 教育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 )的作用,强调以理解知识作为激发学习动机的主要力量。
A. 外部动机
B.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 内部动机
D. 附属内驱力
【答案】C
5. 科尔伯格的( )对于研究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后来成为研究儿童品德心理研究的经典方法之一。
A. 对偶故事法
B. 正直测验法
C. 两难故事法
D. 价值澄清法
【答案】C
6. 品德形成的过程属于( )。
A. 知识的学习
B. 技能的学习
C. 行为规范的学习
D. 态度的学习
【答案】C
7. 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的考查。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资料分析,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和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早期代表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因此,正确答案选D 。
8. 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
A. 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 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 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 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答案】B
9. ( )根据对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著名的“教学机器”,并设计出“程序教学”方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 桑代克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苛勒
【答案】C
10.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依据是( )。
A. 学习的方式
B. 学习的内容
C. 学习的目的
D. 学习的层次
【答案】A
二、简答题
11.社会规范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其实质是:
(1)规范行为的发生
①依据行为的发生学原理,任何行为包括规范行为在内,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情境作用条件。行为的生物学机能就在于主体对情境的适应。规范行为作为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其产生情境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它是对这种交往情境的适应性反应。没有人际交往情境,就不可能产生规范行为。
②人对环境的适应有生物适应与社会适应。个体的行为也分为生物性适应的本能行为与社会情境中的社会性适应行为。规范行为是主体对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主体对社会情境作用所发生的一种社会性适应。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的鲜明特征。
③主体内部存在一种实现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的机制。这种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就是品德这种心理结构的机能。品德是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抉择机构。社会情境的作用,是规范行为发生的外因。品德结构及其对行为的价值取向的选择,是规范行为产生的内因。依据心理结构的构建主
,这种内在机制及品德结构,不是先于人类个体的经验而义观点(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观点)
存在,而是在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主体的构建作用而确立的。
(2)品德结构的构成要素
品德又称为品性或德性,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它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不断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品德结构是一种对社会规范遵从的经验结构,是通过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的学习,完成知、情、行的整合而构建的。从动态的角度,品德结构是山规范行为的驱动心理因素、定向心理因素与执行心理因素这三种要素构成。
(3)品德结构的构建与社会规范遵从态度的确立
品德结构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通过外在于主体的规范的影响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