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电视新闻言论
【答案】在我国,人们是这样认识电视新闻言论的:“电视新闻言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虽然,人们对电视新闻言论的定义不统一,但是这些定义有两个共识:①电视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应该有适量的言论,对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其社会意义和影响、个人或机构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目的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所传播信息的深层含义; ②“新闻意义”的发掘与传播。电视新闻言论的外延包括评论、述评、编前语、编后语等编播形式。
2. 电视新闻连续报道
【答案】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报道。这类报道中的各个独立报道因素联结紧密,常常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它所具有的连续性,使报道内容更能突出事件实质,形成舆论力量,引起广泛关注。连续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保证报道深度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特点包括:①报道连续、及时,吸引力大; ②报道连续紧凑,报道与分析相间,舆论力量集中,震}h}力强; ③报道的事件因果连续,从多角度综合事因,信息量大,事件本质易于突出。
3. 突发新闻
:突发新闻,是指新闻在发生之前无预示迹象,临时突然发生,时间极为紧迫或稍纵即逝的新闻,诸如各种天灾人祸都属此列。有的文论将突发新闻称为动态新闻。国外的电视新闻界对于动态新闻最为不遗余力地进行报道,认为这类新闻是最能发挥记者智慧、展示电视传播实力、扩大影响的新闻。
【答案】
4.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答案】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直接进入画面(即新闻现场),对发展中的新闻事件作直接描述、评论,或对有关新闻人物进行访问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最大特色是从采访开始到结束,采访者(记者)和被采访者的一切活动均在新闻现场,具有无可比拟的感染力。
5. 文字新闻
【答案】文字新闻是指以文字为主体,有时辅以图片资料或播音的新闻。文字新闻有两种形
式:①整屏文字与口播新闻联袂播出,这是在新闻节目或栏目中的常见形式。整屏文字辅以同步播音时,听读一体,传播内容更加明了清晰,传播政令等严肃性新闻效果好。②24小时走马播映在其他节目画面下端,既争得了新闻传播时效,又不必打乱节目的正常编排; 可以随时插播重要新闻,显示了电视新闻的时效优势。
二、简答题
6. 倾听在记者的采访工作中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答案】倾听在采访中的意义和作用有:
(1)从倾听中获取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己经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的讯息和信号,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它同时又称“采访的力一向”,指记者沿这条途径与新闻人物和事物发生接触。
(2)从倾听中获取主要新闻事实。
倾听在采访中尤其是在时间差不为零的情况下获取符号信息的作用更是无与伦比。这里对时间差不为零的情况进行分类,以期对新闻采访实际操作有所裨益。任何一个事物、事件都以各种不同方式呈现其性质,捕捉住其最关键最具新闻价值的性质,最见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功力,有时,声响正是“最关键最具新闻价值”的性质。所以,即使在时间差为零的现场采访情况下,倾听仍是获取主要事实的主要途径之一。
(3)从倾听中捕捉生动细节。
细节能具体生动地反映出事物的特征,刻画出人物的个性,增强艺术感染力,细节往往起着以一当十、点石成金的作用。新闻往往也通过精心选择的细节来反映事物特征,突出报道主题。注意倾听、善于倾听,正是在新闻采访中捕捉生动细节的重要途径。
(4)通过倾听获取采访对象的个性语言。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俗话说“事”在“人”为,所以大部分新闻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新闻人物。一篇好的新闻不仅要见事还要见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语言,把握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语言,就把握住了一个人的性格、身份等特点,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总之,在采访中注意捕捉采访对象各具特色的个性语言,使采访对象在新闻作品中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每一个新闻记者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的技巧。
7. 举例说明新闻记者是创造新闻采访艺术的主人。
【答案】许多著名中外记者都对新闻采访技巧和方法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这是新闻学中的宝贵财富,例如:
(1)黄远生强调记者必须有“四能”是指脑筋能想; 腿脚能奔走; 耳能听; 手能写。
(2)邵飘萍指出记者在采访中要“机警敏捷”,“知新闻之价值”,有“观察力、推理力、联想力”。
(3)范长江认为“记者一定要善于交朋友。交朋友要讲求方式方法,要做大量的工作,要生活在他们中间,很熟、有感情,彼此有交流,互相给予方便,互相服务。
(4)王中将训练采访技巧比喻为“训练侦察兵技术”。
(5)穆青认为,记者的采访就是要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记者的一生就是调查者的一生。
(6)法拉奇采访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采访时第一次主要是互相熟悉,第二次精神上放松得多,问答也更得要领。
这些中外名记者对在新闻采访的实践中总结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和新闻理论,所以说细嫩记者是创造新闻采访艺术的主人。
8.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需要创新思维?
【答案】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掌握和运用创新思维,对于提高采访质量、确保采访成功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1)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眼光更加敏锐,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意想不到的很有指导意义的新闻。
有些事情,用一般的眼光、用常人的思维模式去观察和思考,发现不新闻,并且以为很平常; 但是敏感的记者运用创新思维下就抓住大新闻、好新闻。
(2)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牢牢把握“新”字,突出“新”意,不追风逐流、不人云亦云,更多地采写出一些独家新闻。
新闻贵在新。现在,新闻采访中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搞“一窝蜂”采访。其他媒体采访什么,就跟着采访什么,其他媒体报道谁,也报道谁,形成一股喜欢大搞炒作的不良风气,使不少报纸内容趋同化,大同小异,毫无新意。
(3)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在采访中掌握主动,运用灵活多样的采访方法,提高采访质量,增强采访效果,获取到大量丰富、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新闻采访,是一个情况相当复杂、环境千变万化的艰苦劳动过程,采访对象也各种各样,其接受采访的心理和态度也大不相同。要想采访到丰富的、新鲜的、生动活泼的新闻材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这就需要记者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视不同情况,灵活机动地使用新的采访技巧和方法。
(4)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视野更加宽阔,选题范围更加广泛,朋友更加众多,新闻来源永不枯竭,永葆青春活力,在新闻战线上愈战愈强,新成果辈出。
总之,新闻采访需要创新思维。新闻采访工作的特性,决定记者必须有与一般群众不同的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变化的今天,更需要记者用创新思维的方法去观察、分析、评价、比较,抓住新动向、发现新问题,反映社会新人物、新思想、新面貌,采写出具有新鲜价值和深刻含义的好新闻,推动和鼓舞人民前进。
9. 为什么说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记者必须拥有科学的头脑和方法?
【答案】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内容的科学性与真实性,是影响传播效果与质量的决定性要素。而传播内容的科学与真实与否,则又是由传播者所决定的。
(1)科学的素养与态度,首先要求新闻记者具有进行采访与报道活动所要求的科学的思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