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体育学院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众体育
【答案】大众体育是指以适宜的身体活动和卫生措施为媒介,以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以全面发展青少年儿童身心为目标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教育活动。
2. 战术训练
【答案】战术是指根据自己和对手的竞技能力和外部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本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争取主动,确保比赛胜利或表现出所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竞技计谋和行动。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有何区别?
【答案】(1)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多种体育手段,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的区别
主要目标或任务不同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完成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合区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于复习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
要求不同
体育课中的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不具有强制性。
内容不同
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
组织形式不同
体育课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
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
体育课中承受的负荷较为适中,课外体育锻炼负荷适中,具有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
效果评价不同
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异,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评价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
4. 举例说明如何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
【答案】(1)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和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体育场地、器材、各种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学校体育的传统与风气以及师生关系等。
优雅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学生体育的兴趣、动机、爱好、态度等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并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要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还要努力构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学生置身于这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中,能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5. 体育教师有哪些作用?
【答案】体育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创作者。
(2)体育教师是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精心培育者。
(3)体育教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忠诚体现者。
(4)体育教师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锻炼身体习惯的启蒙者和倡导者。
6. 学校体育科研选题有何依据?
【答案】学校体育科研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1)课题的价值
(2)课题的可行性
(3)个人选题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4)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5)关键性的问题
(6)具有共性的问题
(7)占有一定的科研资料
7.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1)协同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对学校体育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的权利。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二者相辅相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可以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一定的身体和运动技能基础,并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
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加强、互为补充。
(3)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要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还要努力构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校体育工作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
要努力提高师范体育教育专业的质量。
要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与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5)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经验的总结
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广。要善于研究一些学校体育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8. 如何贯彻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答案】(1)全面贯彻教学大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制定全年的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时,应注意各类教材和考核项目的合理搭配,保证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是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从课的准备开始,就应该考虑采用的练习内容应以全面锻炼身体的各部位,器官、系统。 (3)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
不能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练什么。这种迁就学生兴趣的作法,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片面的发展。
三、论述题
9. 试论述如何分析和评价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答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心率曲线上升、下降的以便趋势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 (2)运动负荷的一般水平和最高点的高度出现的时间与次数是否合适?每分钟的平均心率次数是多少?做练习的时间是多少?进而可统计课的各部分的平均心率次数是多少?每个主要教材平均心率次数是多少?是否合理?
(3)每次练习前后心率变化范围的大小,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及其心率的变化是否恰当? (4)课后心率恢复的情况如何?
(5)运动负荷安排上存在什么问题?
10.如何理解体育教学中自觉积极性原则。
【答案】(1)概念
体育教学中的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