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人园林

【答案】“文人园林”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文人雅士为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而建造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当时的文人园林规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园的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是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获得了社会上的赞赏,开启了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2. 清裕陵

【答案】清裕陵是清高宗乾隆墓。自南向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下马牌、井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三路三孔桥及东西平桥、东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桥、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其规制既承袭前朝,又有所创新。

3. 榭

【答案】榭又称为水阁,建于池畔,形式随环境而不同。它的平台挑出水面,实际上是观览园林水景的建筑。建筑的临水面开敞,也设有栏杆。建筑的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多做成石梁柱结构,较大的水榭还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

4. 长物志

【答案】《长物志》为明代文震亨所著,全书共12卷,其中与园林直接有关的是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室庐卷介绍了各种建筑类型及其细部构造和装修,提高设计及评价标准的是雅和古; 在花木卷中,分门别类地介绍厂园林中常用的42种观赏花木的方法,并提出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若干; 水石卷中分别讲述园林中常用的水体石料,提出叠山理水原则:在禽鱼卷中仅举出鸟类6种,鱼类1种,特别指出造园要突出大自然生态的特点。

二、简答题

5. 秦汉时期著名的建筑宫苑有哪些?

【答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模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一苑,其中分布着宫室

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秦汉时期较著名的宫苑主要有:秦朝有咸阳宫、阿房宫、兰池宫等; 汉朝有上林苑、建章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1)咸阳宫

咸阳宫是中国秦代宫殿,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当初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己建成。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该宫又经扩建。据记载,该宫“因北陵营殿”,为秦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秦末项羽入咸阳,屠城纵火,咸阳宫夷为废墟。

(2)上林苑

上林苑是古代汉族园林建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己无存。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汉族建筑宫苑的典型。建章宫位于其中,井挖有一太液池,池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二座岛,形成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一池二山”的模式。

(3)未央宫

未央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西汉皇家宫殿,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公里处,建于长安城西南角,为长安城地势最高之处的龙首原上。西汉时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

6. 清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答案】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规模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境地,精湛的造园技艺,宏大的园林规模,使得“皇家气派”得以更充分地凸显出来,在继承上代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完全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与利用天然山水而施以局部加工改造的天然山水园,由于建园基址的不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总体规划方式。

①人工山水园大型人工山水园的横向延展面极广,但人工筑山不能太高峻; 这种纵向起伏很小的尺度与横向延展面极大尺度之间的不谐调,对风景式园林来说,会使园景过分空疏、散漫、平淡,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园林的总体规划乃运用化整为零、集零成整的方式:园内创设一个或两个比较开朗的大景区,其余大部分地段划分为许多小的、景观较幽闭的景区、景点; 每个小景区、景点均自成单元,各具不同的景观主题、不同的建筑形象,功能也小尽相同,既是大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而自成完整小园林的格局。

②大型的天然山水园清王朝以满族入主中原,对自然山川林木感情很深,影响了对园林的看法,采用园林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方式,对建园基址的原始地貌进行精心地加工改造,调整山水的比例、联属、嵌合的关系,突出地貌景观的幽邃、开旷的穿插对比,保持并发扬山水植被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特征等。

(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清代皇帝在郊外园居的时间较长,需要增加园内建筑,匠师们

利用园内建筑分量的加重,更有意识地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建筑成为许多局部景域甚至全园的构图中心。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主要通过建筑个体和群体的外观、群体的平面和空间组合显示出来。因而清代皇家园林建筑也趋于多样化,几乎包罗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全部个体、群体的型式,某些形式还适应于特殊的造景需要而创为多种变体,如避暑山庄。

(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江南的私家园林发展到了明代和清初,已经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史上的一个高峰。因乾隆对江南园林的倾羡之情和占有欲望,促进了皇家造园之摹拟江南、效法江南的做法,将北方和南方、皇家与民间的造园艺术进行大融会,对江南园林的艺术和技术进行更全面、更广泛的吸收。其引进江南造园技艺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进行: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 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仿建具体名园。

(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在古代,与皇帝有关的建筑经常和皇权至尊联系起来,以此来巩固皇权统治。雍、乾时期,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皇家园林象征皇权至尊的作用更大,如圆明园后湖景区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圆明园整体象征古代所理解的世界范围。皇家园林内大量建置寺、观,尤以佛寺为多,寓意清王朝的满族统治者以标榜崇弘佛法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园林内大量的佛寺跟当时朝廷为团结、笼络信奉藏传佛教的蒙藏民族的上层人士,以确保边疆防务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有直接的关系。

三、论述题

7. 论述中国私家园林的发展历史。

【答案】(1)发展历史

①汉代中国私家园林很可能与皇家园林起源于同一时代。据文献记载,汉代已经出现了私家园林如梁孝王的免园、大富豪袁广汉的私园等。这类私家园林都是仿照皇家园林修建的,但是规模较小,内容也较为朴实。

②魏晋南北朝魏晋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生产力严重下降。因而,人们对人生与前途感到失望与不安,便从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中寻求精神的慰藉与解脱。此时的知识分子,沉浸在魏晋玄学中,或隐逸山林,借以逃避现实。这些现象在当时的私家园林之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方洛阳的西晋大官僚石崇的金谷园和南方会稽的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山居,这两处私家园林均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稍加经营而成的山水园。

③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社会相对稳定时期,人民富庶安定,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诗书画艺术达到了巅峰时期。此时的文人造园更多是将他们的诗情画意融入到自己的小天地之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维的辋川别业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④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私家造园之风兴盛。此时私家园林多为城市宅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却营造出了无限的境界。此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私家园林,其共同特点是选址得当,以假山水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木花草,朴实自然,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充满诗情画意。这壶中天地不仅是园主人生活场所,还寄寓了园主人梦想。这时期著名的南方私家园林有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狮子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