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学位]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池三山
【答案】“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在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三山象征着封建帝王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的梦想。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2. 张涟(南垣)
【答案】“张涟”(1587~1673),松江华亭人,字(或号)南垣,擅长叠山。是中国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少时学画,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活动于大江南北50余年,所造园林甚多,最著名的有松江李逢申横云山庄,嘉兴吴昌时竹亭湖墅、朱茂时鹤洲草堂,金坛虞大复的豫园、无锡现存的惠山东麓寄畅园等。张涟对中国造园叠山艺术的重大贡献是改变了那种矫揉造作的叠山风格,对后世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涟除造园叠山外,还善制盆景,其盆景作品与叠石被时人推崇为“二绝”。
3. 错断山口
【答案】“错断山口”是指平地的掇山,为了使意境深幽,达到山谷隐隐现现,谷内宛转曲折,有峰回路转的效果,必须理山谷。园林上有所谓错断山口的创作。错断和正断恰恰相反。正断的意思是指山谷直伸,可一眼望穿,错断山口是指在平面上曲折宛转,在立面上高低参差左右错落,路转景回那样引人入胜的立局。
4. 《园冶》
【答案】《园冶》是我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造园家江苏吴江人计成著,崇祯四年成稿。其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缀山、选石、借景10篇。全书沦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
5. 人工山水园
【答案】“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
6. 舫
【答案】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又称“不系舟”,却又犹如置身舟辑之感。船首的一侧设平板与岸相连,建于水边,前半部多是二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颇具跳板之意。船体部分通常采用石块砌筑。
二、简答题
7. 简述圆明园的营建过程。
【答案】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1)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
(2)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朝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
(3)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4)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5)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8. 李渔《一家言》中,“尺幅窗,无心画”的做法是什么? 举例说明。
【答案】李渔的《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园林中墙、窗艺术是古典园林艺术中尤为点睛的一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窗为园之眼,景为境中性“尺幅窗,无心画”是指各种门、窗、洞对植物起到框景、夹景的作用。在“窗栏”一节中,李渔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即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并举出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数例。如用老梅干加上剪采花作为窗心便可制成“梅窗”,或借庭院树石以为窗心。框景可收到以小观大的效果,“见其物小而蕴大,有须弥芥子之义,尽日坐观,不忍合墉”,又可游观而移步换景,这在江南园林中乃是最常见的。
9. 秦汉时期著名的建筑宫苑有哪些?
【答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模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一苑,其中分布着宫室
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秦汉时期较著名的宫苑主要有:秦朝有咸阳宫、阿房宫、兰池宫等; 汉朝有上林苑、建章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1)咸阳宫
咸阳宫是中国秦代宫殿,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当初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己建成。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该宫又经扩建。据记载,该宫“因北陵营殿”,为秦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秦末项羽入咸阳,屠城纵火,咸阳宫夷为废墟。
(2)上林苑
上林苑是古代汉族园林建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己无存。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汉族建筑宫苑的典型。建章宫位于其中,井挖有一太液池,池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二座岛,形成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一池二山”的模式。
(3)未央宫
未央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西汉皇家宫殿,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公里处,建于长安城西南角,为长安城地势最高之处的龙首原上。西汉时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
10.分析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
【答案】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园林规模皇家园林的规模都很大,园内设有许多离宫及其他各种设施,因此它的性质小单是一个游息的场所,而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体。其广阔的面积、恢宏的建设、金碧辉煌的装饰彰显出帝王气派与皇家气象。
(2)指导思想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和园中园,全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是清苑囿造景的创作源泉。由此决定了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和书画。而造同的主要工作是叠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书画楹联等。不同十私家园林的小中见大,皇家园林更注重移天缩地,虽然都是在人工上做文章,但私家园林的“巧”远远比不上皇家园林的“豪”。
(3)建筑风格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南北交融,中西合璧,多姿多彩。帝王苑囿和一般宫廷建筑不同,由于其政治和生活上的要求而产生了特定的建筑布局与形式。宫廷建筑极其严肃隆重:轴线对称,崇台峻宇,琉璃彩画,高脊重吻。而苑囿建筑除了朝会用的那一部分外,其他多较活泼,随宜布置,使人有亲切轻松感,建筑式样变化多,与地形结合紧密,和山石、花木、池水打成一片,建筑体量比较小巧,屋面以灰瓦卷棚顶为多。皇家园林堂皇而壮丽,大木构件比例基本是官式做法,常有庙宇布置在苑中,成为重要的风景点或构图中心。其中的一些塔殿楼阁作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