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西汉上林苑

【答案】“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在秦朝上林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其特点为:它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苑内建筑就己知数量而言,分布及其疏朗,形成了集锦式布局; 它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一休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望天、生产、军训等。

2. 障景

【答案】障景指的是遮住破坏景观的事物,或者暂时遮住应当马上出现的景物。这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3. 王维辋川别业

【答案】“辋川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建于陕西蓝田县南约20公里的一处别墅宅园。园中有多种地形、水体及茂密的植被,总体看来以天然风景取胜; 局部的园林化处理侧重于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 园林中建筑并小多,形象朴素,局部疏朗。

4. 曲水流筋

【答案】“曲水流筋”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拔楔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筋”。

二、简答题

5. 李渔《一家言》中,“尺幅窗,无心画”的做法是什么? 举例说明。

【答案】李渔的《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园林中墙、窗艺术是古典园林艺术中尤为点睛的一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窗为园之眼,景为境中性“尺幅窗,无心画”是指各种门、窗、洞对植物起到框景、夹景的作用。在“窗栏”一节中,李渔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即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并举出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数例。如用老梅干

加上剪采花作为窗心便可制成“梅窗”,或借庭院树石以为窗心。框景可收到以小观大的效果,“见其物小而蕴大,有须弥芥子之义,尽日坐观,不忍合墉”,又可游观而移步换景,这在江南园林中乃是最常见的。

6. 简述圆明园的营建过程。

【答案】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1)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

(2)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朝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

(3)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4)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5)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三、论述题

7. 试论述岭南古典园林的特点。

【答案】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的地区,占称南越。汉代,岭南地区已出现民间的私家园林。唐末五代时,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于是在南越旧宫的基础上又经营规模甚大的宫苑建筑。此后的岭南园林发展情况,无迹可考。清初,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清中叶以后而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可视为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1)选址岭南园林的营建,最重视的是选址,而选址也最能表现出建园者的审美取向和生活意趣。岭南的建园原则是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第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中,甚至将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一部分。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在咫尺中营造山林的巧构。清晖园、梁园建在小镇边缘,可园、余荫山房则建在乡村,以求得良好的环境条件。

(2)建筑布局岭南庭院布局形式大致有以下四种:

①建筑绕庭

建筑绕庭,即建筑物沿园四周布置,以建筑物及廊、墙形成一个围合空间的布局方法。其特

点是在有限的面积内布置较多的建筑,且不致造成局促、拥挤的局面,如东莞的可园。

②前庭后院

前庭后院或前庭后宅是岭南另一种常见的庭园布局方式,庭园中的住宅大都设在后院小区,自成一体。宅居和庭园相对独立,各自成区,但没有实墙相隔,又分又连。庭园区与住宅区的间隔,或用洞门花墙,或用廊亭小院,或用花木池水。庭园是主人生活的一部分,布局较为疏朗开阔。住宅采用合院形式,布局密集,但比较灵活和自由,如顺德清晖园。

③书斋侧庭

书斋是岭南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通常与住宅、庭园结合在一起。大多书斋设在住宅旁,书斋与宅院一墙之隔,用门洞相连。书斋庭园的形状、大小、尺寸灵活多变,庭园空间通透迂同,多采用敞庭、拜庭、连廊、通花墙等开敞的建筑或小品。书斋庭园中布置水景假山,种花植木,自然风趣比较浓厚。这种书斋侧庭在粤东宅园出现较多。

④前宅后庭

前宅后庭或前宅旁庭的布局方式,前面为多进传统天井院落式的宅居,后面或宅旁是庭园。以宅为主的民居多用中轴对称的方法,大型宅居可以有多条轴线,穿过严谨对称的重重院落,在一些民居的后部或一侧,常常会意想不到地出现一个自山布局的小型庭园。

(3)空间表现

空间是庭园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通过划分、组合、联系、衔接和过渡等手法来取得艺术效果。岭南庭园是一种以建筑围合的庭园空间,在岭南庭园或庭院中,围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四合院形式的庭院多出现在岭南一些较为正规的建筑组群里。除四合院的基本形式外,还有其它一些组合方式。如用墙垣与建筑物结合围成庭院,东莞可园的壶中园小院就是三面建筑物一面围墙围合而成的小庭院。岭南庭园在布局上具有地方特点:如番禺余荫山房采用几何图案形的平面布局,将两个水庭并排组成一个为“回”字形,另一个则为方形; 东莞可园则运用“连房广厦”的布置,建筑成组成群地围合着一个大庭园,园内空间穿插组合似小街坊,这与以往采用单栋分布、联以回廊曲院的布局手法迥然不同。

(4)建筑形式

岭南园林的建筑体形一般较为轻快,通透开敞,构造简易,体量也较小,建筑的外形轮廓,柔和稳定,大方朴实。岭南园林的厅堂一般为三开间,明间与次间中常有格扇或门罩分隔,划分成会客交友和看书休息等不同作用的空间,如余荫山房深柳堂、可园可堂等。但岭南庭园中的许多建筑单体平面,并非一定是三开间的矩形平面,如可园的双清室为亚字形,余荫山房的玲珑水榭平面就成八角形。

8. 试述寿山艮岳的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园林成就及其历史影响。

【答案】(1)园林布局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成“左山右水”的格局

(2)风格特点及园林成就

①掇山构思独特:主山始尊,客山拱伏,宾主分明,远近呼应,余脉延展; 叠石艺术高超,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