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南大学人文学院718教育学综合之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是关于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 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与泰勒原理相比,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充分尊重
B. “实践兴趣”缺乏自我反思的特性
C. 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保证了人的主体性的彻底解放
D. 在审议中,人的思想倾向性可能会被作为一种控制方式来使用
【答案】C
【解析】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不能保证人的主体性的彻底解放。实践兴趣缺乏自我反省的特征,即是经过审议,人的思想倾向性也难受蒙蔽,“达成一致”也可能被作为一种控制方式使用。
2. 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彼此孤立会导致很多弊端,下面各表述是有关的内容,其中哪一项不确切?( )。
A. 会使儿童经验的发展受到束缚
B. 会使教材成为强加于儿童心理的东西
C. 会使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可参照的模式,由此无法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估
D. 会使学习行为本身成为一个直接的、有意识的目的
【答案】C
【解析】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彼此孤立会产生种种弊端,包括:①这会导致忽视经验产生的具体情境;②如果把运用材料的有效途径看作脱离材料的现成的方法,这会使儿童丧失学习教材的内部动机,其学习行为会受各类外部动机所支配;③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的隔离会导致使学习行为本身成为一个直接的、有意识的目的;④在心理和材料分离的概念的影响下,方法则往往成为割裂的、枯燥的常规,成为机械沿袭的指定的步骤。”
3. 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 )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A. “解放理性”
B. “科技理性”
C. “实用理性”
D. “实践理性”
【答案】D
【解析】过程取向的评价它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
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种评价取向的价值在于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该取向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评价的藩篱,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
4. 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以( )为取向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
A. 人格发展
B. 行为控制
C. 认知能力
D. 以上都不准确
【答案】A
【解析】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作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对传统教学确实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5. 下面表述哪一项不符合“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思想?( )
A.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
B. 教师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
C. 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D. 社会的、文化的、物质的因素要直接参与到课程相互作用的系统之中
【答案】B
【解析】施瓦布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实践性课程”。施瓦布认为,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审议”。在施瓦布那里,“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和解释,最终作出恰当、一致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实践是施瓦布的课程开发理论的核心命题。他所认为的课程开发过程就是课程主体(教师和学生等)针对具体实践情境的需要而进行的课程审议过程。
6. 在课程创生视野中,( )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A. 课程专家
B. 教师
C. 课程专家和教师
D. 教师和学生
【答案】D
【解析】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特征包括:①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②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③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7. ( )年,(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A.1612《大教学论》
B.1612《爱弥儿》
C.1632《大教学论》
D.1632《爱弥儿》
【答案】C
【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用捷克语出版的《大教学论》一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8. 下面是关于现代教育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是日益按照“实践理性”的原则组织起来,走向“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B. 现代教育的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与教学日益分离的过程
C.20世纪的教育科学主要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理路对学校教育展开研究的
D. 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过程即是现代教育日益工具化、日益成为现代科层社会的一个环节的过程
【答案】A
【解析】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即是日益按照“科技理性”的原则组织起来,日益走向“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而现代教育的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与教学日益分离的过程。课程日益成为单一化、同质化的“制度课程”。
9. 在教育史上,首位倡导教学论的是( )的教育家( )。
A. 法国卢梭
B. 捷克夸美纽斯
C. 德国拉特克
D. 美国夸美纽斯
【答案】C
【解析】独立形态教学理论的产生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15H ~1635他在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学校改革的《奏书》中,自称“教学论者”。称自己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10.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最典型的三个是( )。
A. 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合作式教学
B. 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