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701建筑理论知识综合之中国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冯素弗墓
【答案】冯素弗墓是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夫妇墓,共两座,位于辽宁省北票县。两座墓都是长方形石椁结构,东西向。椁顶盖以极厚的石板,椁内绘壁画,有星象、人物、建筑等内容。木棺彩画羽人、建筑等图像,棺环、棺钉铁质而饰金。
2. 三朝五门
【答案】三朝五门是指古代宫殿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殿堂与门楼。“三朝五门”一词语出郑玄注《礼记》。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以清代为例:三朝,对应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3. 中山陵
【答案】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建于1926~1929年,位于今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物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中山陵各个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增强着庄严的气氛,含意深刻,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4. 批竹昂
【答案】批竹昂是中国古建筑结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将昂头削成批竹形而得名。《营造法式》中将其定义为“亦有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谓之批竹昂。”唐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中的批竹昂是现知最早的实例,清代已不再使用。
5. 侧脚
【答案】侧脚是指为了增加建筑形式和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的外檐柱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倾斜千分之十柱高,在两山方向上向内倾斜千分之八柱高,角柱向两个方向倾斜。侧脚源于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目的在于借助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増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明代以后,侧脚逐渐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6. 空心砖墓
【答案】空心砖墓是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的墓葬形制之一,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为中
心,并逐渐辐射到临近地区,到东汉即告绝迹。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用空心砖堆砲墓室,墓道多为竖井式。空心砖墓的墓顶大致经历了由无顶(或木顶)到空心砖砌筑的平顶一一人字顶一一屋脊顶之类的发展演变;小砖墓最初也是无顶(或木顶)结构,到后来才出现了券顶、穹窿顶等不同的墓顶结构形式。西汉前期,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像木椁。到了西汉中后期,顶部往往砌成券顶,前壁做成门的样子,显得像房屋。墓室内的砖面上印有花纹和图像,河南洛阳西汉后期的个别墓里还绘有彩色的壁画。
7. 大木大式
【答案】“大木大式”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之一,另一种是“大木小式”,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8. 闾里
【答案】闾里是春秋、战国时期都城内的居住单元,指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9.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答案】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建于辽清宁二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10.晋祠圣母殿
【答案】晋祠圣母殿是是我国现存最早采用围廊式平面的古建筑实例,位于山西太原。其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内采用“减柱法”,造成十分宽敞的大殿空间,有利于布置大群塑像。此建筑风格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简答题
11.请列出5本现代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书籍及作者。
【答案】(1)《中国古代建筑史》,其作者是刘敦桢。
(2)《华夏意匠》,其作者是李允鉌。
(3)《梁思成文集》,其作者是梁思成。
(4)《刘敦桢文集》,其作者是刘敦桢。
(5)《清式营造则例》,其作者是梁思成。
12.简述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栏式建筑的成因及其特点。
【答案】干栏式建筑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出现,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
(1)成因
①适应多雨潮湿的地理环境。
②防范蛇虫猛兽。
③用来饲养家畜、堆放杂物。
(2)特点
①采用土木结构平房,房顶不高,用茅草或瓦覆顶。分为中堂、左右两厢。中堂置三角火塘,为煮饭、会客之处。左厢房为长辈卧室,右厢房为子女卧室。
②凌空地坪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地面的处理工作,放火烧荒后可以建房,满足居宅防潮抗洪的实际需要,也解决南方气温较高而需降温、通风的问题。
③出现带横撑的五梁、五柱干栏式建筑。
④干栏式建筑的装修内容有室外走廊的栏干安装、室内地坪平整处理、苇席铺设和进出口及室内中柱,横撑构件上的刻花装饰等。
13.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答案】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如下:
(1)唐代的建筑风格的整体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格调高迈,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不仅都城、宫殿、陵墓寺庙如此,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官署也都是如此。其建筑在南北朝的基础上,创造出和谐统一的风格。其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
(2)北宋的建筑的风格是较为柔和而灿烂的。南宋的建筑由柔和绚丽的倾向,发展到偏于小巧精致、工整繁缛。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14.试述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答案】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如下:
(1)园林的极盛时期。清代皇家修建了大量的皇家园林,供统治阶级享乐。如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2)喇嘛教建筑兴盛,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的修建。
(3)住宅建筑因地而异,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局面。北方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长江下游江南地区的住宅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
(4)清代建筑的设计采用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水平。
15.什么是斗拱?斗拱是由哪些构件组成的?每种构件的作用如何?
【答案】(1)斗拱的含义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它又有一定的装饰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