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论述故宫的布局与艺术手法。

【答案】北京故宫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故宫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主要手法是在1.6km 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1)布局

①宫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南面正门是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②宫城内部分为外朝与内廷。

a. 外朝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等。

b. 内廷包括以乾清官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乾清宫是皇帝正寝,坤宁宫是皇后所居。

(2)艺术手法

①建筑组合

采用院落,是故宫各类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手段。

②建筑处理

采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③建筑色彩

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土红墙面,朱色门窗和青绿彩画之中密布着闪光的金色,再加上黄、绿、蓝等诸色琉璃屋面,使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大片灰瓦屋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绚丽璀璨、光彩夺目。

2.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答案】(1)整体规划。全城平面呈方形,依《周礼•考工记》而建。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采用《考工记》记载的古代汉族传统都城的布局进行设计,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

(2)宫城位置。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平面的几何中心在中心台。

(3)道路布局。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地面被街道划分为棋盘状。北面有二门,东、西、南三面各三门,城外绕以护城河,皇城位于大都南部的中央,皇城南

部偏东为宫城。新建的城街巷规划极有规律。城中的主要街道都通向城门。

(4)水系规划。水系规划合理。大都水系由当时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规划,他一面疏通通惠河,使南方物资可以通过运河直达大都;一方面又规划了一条新渠,这条新渠的选线截留了大量水源,既保证了大都用水,又开通了运河。另外,大都的排水系统全部用砖砌筑,干道与支道分工明确,计划性很强。

(5)街巷布置。以分散的坊为居住单元。主干街道之间有纵横交错的街巷,这些街巷上分布着寺庙、衙署和商店、住宅等。

二、名词解释

3. 梭柱

【答案】梭柱是指上下两端均有收缩、略如梭形的柱子。《营造法式》中已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依高度分三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六朝至宋期间,它主要在官式建筑上出现,明代江南民间某些建筑仍采用梭柱。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雕刻是我国现知最早的梭柱现象。

4. 抄手游廊

【答案】抄手游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多见于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接。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沿着院落的外缘布置,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

5. 工官

【答案】工官是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当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汉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县设置工官,诸侯王国也有工官。工官产品主要供皇室御用、赏赐及官府军队的需要。考古发现的汉代铁器、漆器外多有工官字样。

6.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一、简答题

1. 北京颐和园

【答案】(1)顾和园的构成

颐和园的布局按照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分为四部分:

①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

②万寿山前山部分;

③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

④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4000余亩,水面占3/4。

(2)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颐和园的大门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东宫门,另一处是北宫门。此园利用万寿山一带地形,加以人工改造,造成前山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曲溪、水院等不同境界。佛香阁的有力体量使全园产生突出的构图中心。在借景方面,也把西山、玉泉山和平畴远村收入园景。浩瀚辽阔的湖面,更是其独有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