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课程开发

【答案】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二、简答题

2. 简要说明课程忠实取向的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

【答案】课程忠实取向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

(1)课程”一词的涵义是指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指导用书、教师的教案或课程革新方案中的有计划的内容;

(2)“课程知识”(课程内容)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

(3)课程变革被视为一种线性过程:课程专家在课堂外制定出变革计划,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变革计划;

(4)教师角色的性质就是课程专家所制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5)忠实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是量化研究。

3. 什么是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请列举其典型课程。

【答案】儿童本位综合课程是以儿童当下的直接经验、儿童的需要和动机、儿童的兴趣和心理发展为课程整合的核心,其目的是促进儿童的人格发展。儿童本位综合课程也就是经验课程。如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德国的“乡土教育论”与“合科教学”、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都是儿童本位综合课程的典范。

4. 三种课程选择取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三种理程选择取向的关系是:不论课程内容是学科知识还是当代社会生活经验,都必须转化为学习者的经验才可能实现其相应的课程目标。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习者的经验的重要性,只不过他们认为学习者的经验只有被塑造为学科知识的水平或适合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才是理想的。课程理论发展史上倡导“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的学者也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科知识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价值,只不过他们认为所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只有经过了学习者自己的主动选择、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人格发展需求的时候,才有意义,否则,这些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不论被学习者接受得多么有效,终究会对学习者的人格发展

造成压抑和控制,而不是发展与解放。

5. 请简单评述一下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

【答案】产生于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是以丰厚的德国教育传统为底蕴,又吸纳了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欧洲的进步教育思想的精神。范例教学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线、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知识就是力量”的传统转而追求获得支配知识的力量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主张。这无疑是大量吸收了进步教育思想的积极有益的东西。但在强调“教”的作用方面,特别是用“教”来统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方面,它又更多地继承了德国传统教育的思想。因此,范例教学模式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6. 差别模式分为哪五个阶段?

【答案】差别模式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设计阶段:该阶段实际上是课程标准的确定及详述阶段。

(2)装置评价阶段:该阶段要评价具体课程计划内的各种资源分配与上述设计之间是否存在差别。

(3)过程评价阶段:检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是否与标准存在差别。

(4)成果评价阶段:评价课程的活动结果是否与预定标准存在差别。

(5)成本效益评价阶段:从整体上评价该课程设计与其他类似设计在效益上的异同。

7. 简述“国际理解教育”的产生背景及80年代的“全球性教育”的主要目标。

【答案】“国际理解教育”是随着国际化时代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彼此之间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程度的加深而提上日程的。“全球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1)培养儿童的自我理解能力;

(2)使儿童认识到他们是人类的一员;

(3)使儿童理解他们是地球的居民,是地球的从属者;

(4)使儿童理解他们是地球社会的成员;

(5)使儿童养成作为一个人理智地负责地生活的必要的能力。

三、论述题

8. 请在理解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讲解式教学及其先行组织者策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设计一个教学活动。

【答案】奥苏伯尔所倡导的讲解式教学,旨在促成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以及认知结构的发展。为达此目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就需要精心的设计,首先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积极把新知识与自已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关联起来的心理倾向;二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三是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意

义,而不是随意编造的无意义材料。其次要符合两条教学内容安排的原则,即逐渐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接受式教学就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而要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利用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即“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可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其上,可以通过把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为新知识的接受提供一种脚手架,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设计下面这一教学活动:

在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圆周角概念、圆周角定理和弦切角概念以后,学生可以通过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迅速掌握弦切角定理。

(一)复习原有的关于圆周角概念、圆周角定理和弦切角概念等知识。

(二)提出新学习的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已知:AC 为

圆周角。

求证:

弦,AB 为的切线,为弦切角么所夹的弧,是AmC 所对的

(三)证明:分上面三种情况进行。

(3)圆心在的内部(证明略)

提醒学生: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证明?因为圆心与弦切角有三种位置关系,且任何一种情况不能代替其他的两种情况。

(4)例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