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农业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答案】(1)农业的基本贡献

①产品贡献

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得以发展。农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做出贡献,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做出原料贡献一一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

②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③市场贡献。

农民作为买者,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民作为卖者,把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销售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小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④外汇贡献。

外汇贡献,是指农业通过出口农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品不具有国际竟争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和一些原材料。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份额‘般会下降。

(2)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①环境功能

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包括农业景观和各种生态问题: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减少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农业景观、避免城市拥挤等。

②社会功能

农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由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家更具有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

③粮食安全功能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

④经济功能

农业具有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居民学习能力和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功能。

⑤文化功能。

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农业对形成和保持特定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生活,许多传统节日与农业密不可分,形成了许多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和传统。

2. 你知道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吗?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坚持哪些原则?

【答案】(1)中国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②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a.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污染严重。

b. 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变薄

③山林乱垦、草原乱垦与荒山大量闲置现象同时并存

有些地方把不应当开垦的山林和草原大量地垦为耕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又有大量荒地和荒山长期荒废,得不到开发利用。

(2)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①因地制宜

根据各类土地的特点,正确地选择适宜的土地。这既有利于使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又可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土地的需要; 还可做到地尽其利,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

②节约用地

各种用地都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状况,力求少用土地,尤其要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为了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必须建立和健全土地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档案;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采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十地管理; 严格控制各项基本建设用地,杜绝浪费十地的现象。

③保护资源

人们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切小可违背自然规律,只顾向自然界索取,而要注意保

护整治,用地与养地结合,保持各种营养物质投入与产出的转换平衡,坚决制止、消除对农业土地资源的污染,以利于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④有偿利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才能在经济上体现土地的产权关系,才能促使用地单位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节约用地、因地制宜、保护资源三项原则的贯彻。

3. 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 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 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零售业态的定义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由目标顾客、商品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因素构成。

(2)影响零售业态供给与需求的因素

①影响零售业态供给的因素

a. 政策动因和政策激励

b. 零售业态及零售企业间的竞争

中零售企业间的竞争,决定着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决定着零售企业的市场定位,左右零售企业市场战略与策略制定。

c. 零售经营管理技术

在社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构建方式既定时,零售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零售企业运营成本影响零售业态供给。

d. 社会技术水平

零售业态经营管理水平一定时,社会技术水平决定零售业态提供某种服务水平所需的零售价格水平,决定着零售业态提供某种服务所需的成本费用水平。

e. 产业链构建方式

产业链构建方式以产业链纵向关系体现(如纵向一体化关系、合约关系等),供应商、零售商及零售企业特征(如供应商规模及零售企业的规模)是决定二者间交易费用的重要因素,也就决定了二者间的交易方式一一产业链构建方式。产业链构建方式决定产品的流通费用,从而影响零售业态运营成本、流通速度。

②影响零售业态需求的因素

a. 人均收入水平

b. 消费者需求结构升级

c. 消费者偏好

一种零售业态定位于消费者共性偏好,就拥有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而位于消费者偏好的中心; 反之定位于消费者特殊偏好的零售业态,其消费者数量较少。

d. 安全健康消费需要

e.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布局变化,城市中心人口外迁至城郊,都引起零售业态的商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