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0206社会保障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比较社会保险征税制与征费制的优缺点。

【答案】(1)征税方式

①定义:征税方式是根据国家立法规范,由政府运用行政权力采取税收形式强制筹措社会保险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西方发达国家通常采取这种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②征税力一式的优点:强制性强,负担公平,有利于提升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保险项目简单明了,缴税和支付有章可循,管理简便。

③征税方式的缺点:税收形成财政资金后只能通过年度预算来安排,且通常以年度收支平衡为基本目标,从而事实上无法积累社会保障基金,进而无法抗拒周期性的社会保障风险。只能与现收现付型社会保障制度相适应,不能适应完全积累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

(2)征费方式

①定义:征费方式是指政府职能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范,强制向企业与劳动者个人征收并用于特定社会保障项目的筹资方式,它一般限于社会保险。采取征费方式筹资,主要是因为社会保险资金是分项来源于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的缴费,并必须分项专门用于特定的社会保险项目,这一特点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从性质上有别于财政资金。

②征费方式的优点:在强制征收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既可以采取类别费率,也可以采取综合费率; 既可以混合筹集,也可以分项筹集。与征税制相比,征费方式根据不同的社会保险种类设置不同的缴费率,向不同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而征税方式是将政府统一管理的各种社会保险通过社会保险税统一征收。征费方式不仅可以与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相适应,同样可以与完全积累型社会保障制度相适应。

③征费方式的缺点:要设置专门的社会保障费的征集部门,因此管理复杂,成本较高; 另外社会保障各项目之间的基金不能相互调剂使用。

2. 军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军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军人保险

军人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设立专项基金,在军人遇到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风险,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因军人职业连带风险影响军人家庭生活时,给予军人及其家属一定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方式。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保险具有分担风险、经济补偿、权益保障、促进稳定和公平分配的作用。我国的军人保险体系包括:

①军人伤亡保险。是军队依法设立军人伤亡保险基金,对因战、因公死亡或者致残的现役军人,以及因病致残的义务兵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军人保险制度。

②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是国家依法设立军人退役保险基金,为军人建立个人账户,对军人退出现役后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补助的军人保险制度。

③军人退役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军队依法设立专项基金,使军人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以及在军人退役到地方后,能够享有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待遇的军人保险制度,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④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建立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贴制度和养老制度、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并给予个人账户补贴的军人保险制度。

(2)军人福利

军人福利是国家、社会组织与军队为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和福利设施。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福利工作和军队福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军人福利待遇关系到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对于减轻军人的生活负担,激励官兵安心从事部队工作,加强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军人福利体系包括:

①社会补贴。该项福利主要包括国家和各省、市级地方政府对军粮供应、军服生产等的财政补贴等。

②职业福利。该项目是针对现役军人开设的多种福利项目,主要包括各种生活福利待遇、集体福利设施及军人休假等。

③住房福利。该项目主要针对现役军官,包括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或采取高房租、高补贴的办法,使现役军官享受住房的高福利待遇。

④社区服务。该项福利主要依靠社区群众的力量,通过提供各种福利服务的形式来实施。主要包括文化娱乐服务、优抚对象服务、困难户服务以及其他各种便民服务等。

⑤其他军人福利事业。该项目主要面向残疾军人、退伍老红军及患有精神病的老年军人,为他们提供保健康复服务、收养服务、生活及护理服务等。

(3)军人社会优抚

军人社会优抚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的行为,对有特殊贡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的总称。军人社会优抚是一项传统下作,随着国家和军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军人社会优抚的目标是保证优抚对象一定的生活水平。因此,优抚对象个人生活中影响生活水平的种种特殊情况,决定了军人社会优抚的结构和内容。军人社会优抚具体内容包括:

①军人优待政策

a. 军人待遇优先是世界各国政府坚持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待遇优先涉及退役就业安置、教育、税收、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其优待程度受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b. 军人入伍前的工作岗位予以保留。

c. 军人教育培训费减免。

d. 军人财产所有权和税收优待。

e. 军人其他优待。

②伤、残、亡军人的抚恤及福利待遇

a. 伤残、死亡救济。美国规定伤亡军人和依赖其生活的人可以领取伤残、死亡救济金。

b. 伤残退休军人同样也享有退休军人的福利待遇。

③政府对军人的社会支持

a. 教育性培训制度。国家给予教育培训补助金。

b. 住房贷款制度。

c. 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对象是退伍军人中的伤残人员,这些人可以终生免费到退伍军人专门医院就诊。

d. 就业保障。

④我国军人优抚的内容

a. 死亡抚恤。死亡抚恤金是按规定由政府向死亡者遗属提供的,分为一次性抚恤金、定期抚恤金、特别抚恤金三种。

b. 伤残抚恤。根据伤残性质,伤残抚恤一般分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和因病致残三类。

c. 社会优待。它是国家和社会依据有关法规与习俗对优抚军人提供经济和服务保障。

(4)军人退役安置

退役安置就是国家和社会向退出现役的军人提供的经济和服务保障。经济保障包括发给退役者安置费、各种临时性生活津贴和生产性贷款; 服务性保障包括就业安置、就学安置、落户安置、职业培训、技术培训等。军人退役安置制度是国家因应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单独为军人提供的一项特殊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保障军人退出现役后的生活安全。我国军人退役安置体系主要包括:

①退役士兵安置。按我国《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役期满后,可以退出现役,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由原征集地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

②退役军官安置。退役军官安置主要采取转业、复员、自主择业、退休等形式。

③转业培训。随着我国军转安置制度逐步向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过渡,军转干部培训的工作越来越重要。

(5)军人社会救助

军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社会和军队向低收入的军人家庭和遇到特殊困难的军人家庭所提供的一种经济帮助和照顾。

在我国,军人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家社会保障机制改革相衔接,具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全方位的服务功能,并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一体化军人社会救助体系。它具体确立、规范有限救助项目,使救助的内容不断趋于稳定化,按统一规定的条件、范围等实施救助,确保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逐步缩小贫困,从而满足需要救助的军人家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