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财经商贸(专业学位)农业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你认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哪些问题?
【答案】(1)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的问题
①依赖现象十分突出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希望政府资金扶助,依赖现象十分严重,且依照政府部门来设置机构,行政化现象尤为突出,还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不想办法在筹备阶段就要求政府注入启动资金,否则无法启动。
②规模较小,带动性不强
农民专业合社人多规模偏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首先社员与专业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其次专业合作社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不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最后是由于它们多数停留在种植、养殖等一些低层次服务上,合作层次不高。
③办社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大多专业合作社是围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组建的,很少围绕“产业能人”,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层基本由所在村的村干部,或是自身素质稍微突出一些的成员担任,其中管理层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不足5%。
④融资渠道狭窄,举步艰难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兴的经营组织,一般自有资金来源于入社农民缴纳的会费,资金实力非常有限,融资渠道相当狭窄,季节性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而各类商业银行基于专业合作社运行的不可预知性,出于自身资金安全原因,往往不愿意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
⑤内部运行机制极不规范
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体制小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薄弱,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社员受益小,虽然在服务受益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体现,但资金受益总体上仍显不足,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的二次分配的比例较小,严重制约了专业合作社带动功能的充分发挥。
(2)对策与建议
①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章程,强化企业化管理;
②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发展力度;
③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素质;
④拓展服务功能,引进先进设备,切实提高科技含量;
⑤充分发挥龙头、大户示范作用,促进企业规模化,逐步向现代化企业迈进;
⑥革新金融体制机制,完善融资渠道。
2. 中国加入WTO 对农业和农民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答案】中国加入WTO 对农业和农民所产生的影响有:
(1)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
中国在加入WTO 的过程中作出了广泛而重大的减让和承诺,较大幅度地开放了农产品市场。中国己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2)农产品进口剧增,压低了国内市场价格,使农民的利益受损
农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挤占了国内农业的发展空间:
①对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市场的挤占,抑制了中国传统种植业的发展;
②对资本或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的抢占,挤压了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
③对中国某些农产品加工业的控制,减小了民族工业的获利空间。
(3)中国农产品出口仍然面临着较高的市场准入壁垒
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皇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法规变化。一些国家尤其是WTO 发达成员运用技术性壁垒的水平越来越高,对进口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和苛刻。中国是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较多的国家,中国被拒绝的进口产品中,农产食品所占的比例最大。
(4)农业进一步开放的压力在加大
随着多哈回合的进展和中国与多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世界和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进一步提升。
3. 什么是良好操作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国际标准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
【答案】(1)良好操作规范(GMP )
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良好操作规范在食品中的应用,即食品GMP 。
良好操作规范解决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卫生问题。从食品生产至消费的每一环节都应有它的良好操作规范。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是实现食品工业现代化、科学化的必备条件,是食品优良品质和安全卫生的保证体系。
(2)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危害的一种系统性管理制度。其目的是控制化学物质、毒素和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HACCP 是一个评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统的工具,其控制系统是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HACCP 适用于从食品的最初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食物链,在对人体健康危险的科学证据指导下进行。实施HACCP 有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等收益,同时还有助于政府部门实施监督,并促进国际贸易。
(3)国际标准体系
1947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90多个国家级标准团体参加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具有
民间性质的标准化机构。其主要活动包括:
①制定全球协调一致的国际标准;
②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③报道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
④同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标准化问题。
IS09000系列标准具有权威性,它的作用在于取得丁IS0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该项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4)食品可追溯体系
①食品标准委员会认为“追溯能力/产品追循”是指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欧洲主张使用追溯能力; 美国主张产品追循。
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可追溯性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
③可追溯性是利用己记录的标志(这种标志对每一批产品都是唯一的,即标志和被追溯对象有一一对应关系,同时,这类标志己作为记录保存)追溯产品的历史(包括用于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的来历)、应用情况、所处场所或类似产品或活动的能力。
4. 市场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市场是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狭义的市场是指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主要指买卖双方、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各自与中间商、中间商与中间商之间,商品在流通领域中进行交换时发生的关系。
5.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答案】(1)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过加工,或经过初加工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食用农产品。
(2)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有以下特点:
①发展绿色食品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并对产品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③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
④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标志与专门管理。
(3)有机食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