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1中西哲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两分法

【答案】两分法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关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是区分和集合的爱好者。区分的方法就是两分法,它的具体过程是:为了确定一个概念的定义,从包含它的最高概念开始,把它分析为相互矛盾的两个概念,撇开其中与所需定义无关的一个,把另一个相关概念再分析为相互矛盾的两个普遍性更低的两个概念,以此类推,逐步下降,直至所需的概念出现,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相关概念构成了它的定义。

2. 谢林的绝对

【答案】谢林的绝对是其同一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绝对”是指无差别的绝对同一和一种不自觉的客观精神力量。“绝对”作为普遍性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它的特殊表现是对立的发展。对立的双方只有量的差别。他认为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一种预定和谐,所以主客体是“绝对同一”。“绝对”只能通过自我意识显现,而自我意识的活动就是理智直观。因此,他认为我们只能借助于理智直观来认识和理解“绝对”。

3. 苏格拉底

【答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思想有:“认识你自己”、神学目的论和“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是指人只应该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充满神的特殊旨意和目的,是神的智慧的象征,是人无法认识的。神学目的论是指世间万物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神为了某种目的精心设计的。“美德即知识”是指美德是心灵的内在原则,知识等同于善。

4. 存在就是被感知

【答案】“存在就是被感知”由贝克莱在《人类知识原理》中提出,是指既然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就意味着感觉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贝克莱以不同的感官印象为出发点,把事物说成是来自不同感官的各种观念的集合。他认为事物都是可感物,可感物由各种可感性质集合而成,可感性质不可能离开感觉而独立存在,观念是可感性质与感觉的统一,事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是把洛克的经验论原则向前推进一步,否定质不可感知的“物实体”,把观念的原因和支撑者归结为“精神实体”。他把事物说成是观念的集合,又把观念说成是精神、心灵、自我的结果,整个世界只不过是精神或自我的一种感知。贝克莱陷入与常识相悖逆的主观唯心主义。

二、简答题

5. 简述犬儒学派的基本思想。

【答案】犬儒学派的创始人是安提斯泰尼,代表人物是第欧根尼,“犬儒”标志着他们生活方式的特点,基本思想是善即节欲,主要观点如下:

(1)安提斯塞尼的思想

①他认为善是节欲,即节制和禁欲。他认为德性是可传授的,只有德性才高贵。他不是道德虚无主义者,他相信德性即幸福,德性在于自由地做理性所要求的事情,对欲望和感情及财富、地位、快乐、痛苦采取漠然的态度置之;

②他认为德性是行为的事,不需要太多的学习;

③他认为有智慧者是自我充足的,其他一切善都属于他,智慧是最可靠的。

(2)第欧根尼的思想

①他认为人应选择与自然本性相符的生活,把本性和约定截然对立,刻意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反对当时的文明生活和文化约束,把文明看成是本性的堕落,卞张抛弃音乐、几何学、天文学等研究,把它们看做是无用的;

②他声称自己爱自由胜于一切,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智慧者的财产;

③他要求人们顺应自然,主张效仿狗的生活方式并身体力行,其中包括小动心,即对自己遭受的苦难泰然处之。

(3)评述

犬儒派的主张反映了一部分民众对社会的不满和厌倦,以极端的消极手段来表示抗议,但发展到后期遭到人们的厌恶。犬儒派的禁欲主义原则被晚期希腊的斯多亚学派继承。

6. 简述托马斯·阿奎纳关于理智的看法。

【答案】托马斯·阿奎纳认为理智是灵魂的纯粹活动,其对象是纯粹形式。

(1)积极理智与消极理智

理智的对象是纯粹形式。感觉在先,理智活动在后,理智对象包含在感觉对象之中,因此,在感觉之中己经有了理智因素,此为消极理智。积极理智是使消极理智活动的理智,其作用是使消极理智从感觉活动中的潜在因素变为现实活动,从而把理智对象从感觉对象中抽象出来。

(2)理智从潜在发展到现实的过程

①在感觉活动中,想象对感觉印象做初步的抽象,将事物的可感性质与可感质料进行分离,其中己经有潜在的理智在起作用。想象所抽象的事物虽然脱离了事物的质料,但还不能脱离关于形状的印象。

②理智进一步抽象掉一切与具体形状相关的印象,以达到对纯粹形式的把握。这一过程是理智从潜在发展到现实的过程。

(3)共相可以存于有形事物之先、之中或者之后

在托马斯·阿奎纳看来,共相可以存于有形事物之先、之中或者之后。当共相作为己经获得的

存在的本质,是独立的精神实体,则存于有形实体之先; 当其作为与质料共同构成有形实体的形式,则存于有形实体之中; 当其作为被人的理智抽象出来的普遍概念,则存于有形事物之后。

7. 普罗提诺的“流溢说”。

【答案】“流溢说”是古希腊晚期哲学家普罗提诺哲学的重要概念,用以说明“一”生万物的方式。

(1)概念

“流溢说”是指“一”不动地产生其他本体的生成过程。从肯定方面讲,“一”是绝对的同一体,是单纯而单一的神本身和善本身,是存在物的最高原则和终极原因,是完满自足的源泉。“一”因完满而流溢,因流溢而产生一切。

(2)内容

①“一”的生成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在的活动,“一”是完满自足的。

②“一”由于自身充盈,自然要溢出,但流溢无损于自身的完满。“一”的生成是完善的本性所在,自满自足、产生外物又无损于自身。

a. “一”先流溢出“理智”。“理智”是“一”唯一的直接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b. “理智”能够流溢,流出的影像是“灵魂”。灵魂是能动的、不朽的,可以轮回,可以流溢。

c. 灵魂的流溢物是可感世界。可感事物有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形式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理念形式的影像,质料本身是独立存在、没有仟何规定性的漆黑的混沌。

(3)评价

普罗提诺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改造,将分有、摹仿变成流溢,把柏拉图的客观理念理智化、理性思辨神秘化,创立以神秘主义为本质特征的新柏拉图主义。流溢说虽然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但它不仅用内在的流溢关系解决了柏拉图因分有或摹仿而遭遇的难题,而且从根本上改变早期希腊哲学的“生成补偿”观念。

8. 简述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答案】(1)实体观的理论前提

黑格尔认为“实体性中是既包含着共相或认识本身的直接性,也包含着存在或认识对象的直接性。”如果把自我作为辩证运动的主体,会引起“朴素意识的抗议”。他认为辩证法存在于整个绝对理念的运动之中,而不仅是自我意识的活动,它也是事物本身的客观运动,主观辩证法只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2)“实体即主体”的提出

黑格尔结合了实体概念(用以表示客观对象)与主体概念(用以表示主观意识),得出“实体即主体”的论断。他说:“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理解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主体。”他用这个命题把主体和客体统一起来,并确立绝对精神为自己哲学体系的主题。

(3)实体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