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鲁东大学社会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归因

【答案】归因是个人从主观的感受与经验出发,将别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或某事件的发生归属于某种原因的过程。通常将其分成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前者将行为归结于行为者本身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将行为归结于外部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影响等。归因使得人们对事物有预见性,它使人们对周围世界和自己有一个相对固定、前后一致的看法,使得人们能够适应世界。即便是错误的归因,错误的预见,也起着同样的作用。

二、简答题

2. 领导行为与情境的关系是什么,如何选择适宜的领导行为?

【答案】(1)关系

领导与情境相互作用理论认为领导行为或领导方式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它们本身,而且取决于被领导者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领导有效性是领导方式、被领导者和环境的函数。即:领导有效性=f(领导行为•被领导者特性•环境)

(2)方法

①领导的连续带模式

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了领导的连续带理论(continuum theory of leadership)。

当下属有才干,能独立处理问题时,采用以部属为中心的领导行为;当下属无能时,采用以主管为中心的领导行为。当下属有独立自主的要求、做好了承担任务的准备,并且理解了群体的目标和任务时,应更多地以部属为中心;反之,则应以主管为中心。

②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theory of leadership)首先由卡曼提出,随后由赫西和布兰查德予以发展。

a. 当下属多数处于不成熟阶段时,选择高工作、低关系的命令式领导;

b. 当下属多数处于初步成熟阶段时,选择高工作、高关系的说服式领导;

c. 当下属多数处于比较成熟阶段时,选择低工作、高关系的参与式领导;

d. 当下属多数处于成熟阶段时,选择低工作、低关系的授权式领导。

③通路—目标模型

通路—目标模型(path-goalmodel )又称为目标导向模型,是由伊万斯首先提出,后由豪斯加以发展的。这一模型结合了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理论。

a. 认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不喜欢被命令,但很需要荣誉和交往——支持型领导方式;

b. 相信命运和机遇,认为是否成功自己不能控制——指令型领导方式;

c. 高度独立的,或者追求工作业绩——参与型领导方式;

d. 有权威倾向——指令型方式;

e. 喜欢交往——支持型方式。

④领导—参与模型

弗鲁姆和耶顿提出了领导一参与模型(leader-participation model)。他们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需要不同的领导方式。

选择领导方式时应考虑所需要的决策质量、决策的可接受性、决策所需要的时间等因素。

3. 用实验法与相关法研究社会心理现象各有何种利弊?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先进,应如何去加以改进和运用。

【答案】(1)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①优点:设计严密,有数量作依据,统计分析严格,结果可以任人重复检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②局限:如有些社会心理现象是不能或难以操纵的,无法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

(2)非实验法(nonexperimental method)

①档案研究(archive studies)

优点:

a. 它是一种不被觉察的非反应性的方法,因此不存在被试意识到自己有被研究而产生的心理干扰。

b. 它使一段时期内社会心理趋势的估计、对往事的追溯与探源、对若干课题研究的跨文化比较成为可能。

c. 它有助于某些假设的检验,有时也能提供因果关系的线索。

缺点:

a. 难以得到充分而足以检验假设的材料,而一些材料也可能包含编者由于偏见所造成的歪曲性内容。

b. 工作量大,耗时耗资多。

c. 分析有赖于分析者抽样的方法和抽象、概括及发现的能力,否则难以得出一般性结论。 d. 由于社会现象的多因性,用相关法得出的结论只能表明两种现象有无关联,却不能说明它们是否为因果联系。

②现场研究(field studies)

优点:

a. 现场研究通过观察所获材料比较真实且有深度,有助于新事实的发现。

b. 现场研究不排除甚至相当重视晤谈,但更集中注意力于人们的行为、群体情境及相互作用的活动上。克服了许多被研究者不善或不愿描述而歪曲实情的困难。

c. 采用参与观察法时,研究者的本来身份不易被觉察,因而可以消除或减少被访谈者常有的

人为紧张感或唐突感,从而保证了材料来源的多样性与真实性。

d. 所得到的结果来自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日常活动,因而其成果或结论能直接运用于被考察的环境。如果考察的群体较典型,其结论甚至可以推广或应用于类似的群体或环境。

缺点:

a. 它要考察的有关现象往往要等待其自发出现,而不能靠研究者的意愿去引发,有时还会遇到意外的干扰不能完成考察任务,所以在时间与精力上往往花费较多。

b. 导致社会现象发生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多种类的,考察者所把握的因素是否全面或是否为主要原因,常常有赖于其分析素养,更取决于相关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③模拟研究(simulation studies)

优点:

模拟研究通过巧妙的模拟对客观环境中难以参与控制或操纵的社会现象,使研究成为可能,并对其中的心理与行为机制获得更多的理解。

缺点:

a. 模拟研究是在人为的环境中进行的,被试知道自己是在被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意识本身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被试心态与行为的真实表现。

b. 模拟研究对变量的控制与操纵不十分严格,所得的结果只能是建议性的(表明几种因素有,而不可能是结论性的(或说明因果关系)关)。

④其它非实验法

其它非实验法主要有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s and surveys)、个案研究(case studies)、评估研究(evaluation research)等。

(3)评价

非实验法不像实验法那样可以严格控制与操纵条件并精确地测定心理水平与行为,从而对某些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出明确判断并证明或推翻理论假设。但许多历史趋势或宏观社会现象是无法采用实验来探讨的,运用非实验法则能摆脱人为性、多方面地展开探索,并为构成理论假设准备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非实验法是不可替代的。

4. 分析服从与依从的区别及心理机制的差异。

【答案】依从与服从有着根本的区别:服从的引发,具有某种强制的特征;面对请求者的请求,依从者必须有一定的认同,才会顺应其要求去行为。命令者与服从者之间存在着规定性的社会角色联系;请求者与依从者之间并没有规定性社会角色关系的束缚。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

5. 你怎样理解麦克米兰提出的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模型?

【答案】麦克米兰提出了一个整合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模型(图)。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学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行为的最基本决定因素。而且重点在于认知。

该模式也被称为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模型,可以表示为:

在特定情境(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