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农业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角色冲突

【答案】角色冲突是指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角色内的矛盾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前者为角色内冲突,指一个人担任某一角色,但无法同时满足多方面要求时引起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表现为不同群体对某一角色有不同的角色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困境;或者角色主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但必须履行时,其角色行为上的冲突。后者为角色间冲突,指一人身兼数个角色时产生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产生角色间冲突的原因包括:①个人因素。个人不具备扮演该角色的能力和条件;对来自他人的角色期待,自己有着矛盾的理解;持有妨碍特定角色扮演的态度和要求。②情境因素。角色期待不明确,成员之间不一致;角色范围缺乏明确性;共有同一角色的伙伴之间,对角色的期待、角色允许范围和禁止范围的认知不一致;角色缺乏连续性;同时占有两个以上的位置而发生矛盾;缺乏能激励角色扮演的报酬等。③社会文化因素。角色关系与社会文化的价值规范是否一致。

二、简答题

2. 分析服从与依从的区别及心理机制的差异。

【答案】依从与服从有着根本的区别:服从的引发,具有某种强制的特征;面对请求者的请求,依从者必须有一定的认同,才会顺应其要求去行为。命令者与服从者之间存在着规定性的社会角色联系;请求者与依从者之间并没有规定性社会角色关系的束缚。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

3. 合作学习的目的和基本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

【答案】(1)合作学习的目的:促使学生为个人和集体的成功而一起学习。

(2)合作学习的关键特征:

①小组成员是异质的。

②小组的学习任务通常是掌握性的或项目性的。在合作学习中小组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一般有两种: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掌握先前教师讲授过的材料或要求小组完成一个项目。

③行为规则是“集体为个人,个人为集体”——成员间相互帮助。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承担个人与小组的义务和责任,并互相支持、鼓励与合作。

④奖励制度是使成员平等分享小组所获得的奖励。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所获得的分数不是基于个人努力的分数,而是基于小组的整体成绩。

(3)合作学习的优势

①对学业成绩和课堂态度的影响

绝大多数研究报告,高成绩者在合作学习的受益和低成绩者或中等成绩者的受益一样多。在“互教”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像问题解决和学业活动等复杂的情境中,合作比竞争可以产生更好的成绩。在拼板实验中,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有积极的变化。

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合作学习使小组成员互相之间更多地接受、关心和更加信任。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消除种族隔阂。合作班的学生比控制班的学生更持续地认为非本种族的学生是自己重要的朋友。对班级内和班级外的跨种族相互作用都有积极影响。

③对“主流”和“整合”的影响

将身体上或心理上残缺的儿童和正常发育的儿童放在一个正规课堂里学习,这在北美称为“主流”,在欧洲称为“整合”。

在一项STAD 研究中,企图将那些在成绩上比他们同龄人落后两个年级甚至更多的残障儿童整合到社会结构中来。结果显示,STAD 的使用显著地减少了正规进度学生对他们的拒绝程度,而且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尊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主流”残障学生和他们的正常学习进度同伴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

④对角色采择的影响

为了和其他人合作,一个人必须有能力在一个共同的情境中同时采取自己的视角和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因此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这种角色采择能力。在拼板研究中,学生的推理思考的角色采择(考虑他人的逻辑视角)和情感思考的角色采择(考虑他人的情绪视角)在合作后都有所提高。

⑤对自尊的影响

合作环境改变了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失败做自我一挫败的归因,并且避免形成消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有利于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合作班级中的学生比传统班级中的学生对自己有更积极的情感。

(4)合作学习的局限

①为了使合作学习成功,小组成员必须做到不仅仅分享答案,更重要的是要说明他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为什么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小组负责。这个“个人为集体”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与适应的。

③合作学习要具有良好的状态,小组成员必须一直坚持在任务上。

④在所有的小组里,每个人都必须与其他人融洽相处。

4. 你怎样理解沟通与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沟通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一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一个人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他和

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沟通以及不断学习的过程;而人也就是在不断的与他人和社会发生相互联系的过程中进行社会化的。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理解沟通与社会化之间的关系,需掌握以下几点:

(1)人作为一个沟通主体是进行社会化的内部条件之一。作为信息加工和能量转化系统的人类有机体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必须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人进行社会化的内部条件之一就是人作为一个沟通主体有其进行正常的交往的生理基础,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主体。

(2)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桥梁的语言是社会化得以实现的条件。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大部分沟通都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祖先的经验得以积累下来,并直接构成后人赖以社会化的最为重要的文化环境。而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而利用语言作为工具并不断进行的人与人、代际之间的沟通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3)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提供的信息是具有社会性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人来说比一般的物理性刺激更为重要。缺乏沟通经验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能力较差,相应的社会化的过程就会受到障碍。

5.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答案】“亲社会”是指合乎社会道德标准,与“反社会”相对。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

6. 试述合作与竞争的心理趋势。

【答案】(1)合作与竞争的策略取向

①不同问题情景的策略取向

a. 纯冲突。如一方赢另一方必定输。

b. 纯合作。即双方一起赢或一起输,双方利益一致。这时的问题在于自己推测对方的行为需与对方推测自己的行为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突出性事件成为一个重要线索。

c. 既有合作又有冲突。这种情况下,对策论的数学理论提供了理想的策略,可以使人们获得最大的利益。但在实际中,人们并不总是按照理想的策略办事。

(2)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①理论要点

当目标和手段是积极地相互依赖时,最可能产生合作关系;当目标和手段消极相互依赖时则更多表现为竞争行为。

7. 服从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服从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合法权力

合法权力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