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华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情绪智力
【答案】情绪智力是人类社会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情绪进行信息加丁的一种重要能力。情绪智力概念是对人类自身价值认识的深化。1990年,Salovey 在《想象、认知与人格》杂志发表“情绪智力”一文正式开始出现的一个概念。Mayer 等1993年到1996年又发表了两篇,直到1997年论文主要还是以梅耶、Salovey 的四篇主要论文为主线; 1995年Golmen 以神经科学专栏作家的敏感性从杜勒关于杏仁核的研究成果获得启示,综合一些临床研究成果以及把社会智力、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拼凑在一起写成情绪智力一书。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励行为。情绪智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情绪调节能力是情绪智力的直接反映。
2. 最小可觉差(jnd )
【答案】最小可觉差也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性用差别感觉阈限度量。对于中等强度的刺激,韦伯发表了对举起重量的最小可觉差的研究成果:即刺激的增加量除以最初刺激的强度是一个常数。不同的刺激该常数(也被称为韦伯比例)也不同。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假设:每个最小可觉差代表一个感觉单位,大的感觉可以作为许多感觉单位的总和; 每个最小可觉差的主观量都是相等的,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
3. 心理发展
【答案】心理发展是个体或种系的心理从发生、发展到死亡的持续的规律性变化过程,指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在心理科学中,心理发展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两个方面认识的。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也就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4. 耶克斯一多德逊定律
【答案】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耶克斯和多德逊通过研究发现的关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换言之,在
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研究发现,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而可描绘成倒U 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工作或学习积极性,而过强的动机可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因而引起工作或学习效率的降低。
5. 社会助长
【答案】社会助长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与“社会抑制”相对,是指个体因他人在场而提高活动效果的现象。特里普利特1898年发现,多人同时参赛自行车竞赛,比单个运动员分别计时参赛速度要快。后来的许多实验,如F.H. 奥尔波特的五种工作方式、特拉维斯的追视盘工作等均证实了这一点。同期研究中,亦发现社会抑制现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扎琼克(扎荣克)通过现场实验提出优势反应强化说。他指出,有他人在场可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而动机水平的提高,可增强优势反应(己经学习和掌握得很熟练的动作),抑制较弱的反应(不熟练或复杂的智力活动),因此既可能对个体活动产生促进作用,亦可能产生促退作用。以后的许多研究者深化和发展了这一假说。有学者认为,社会促进效应是透过活动者的竞争动机和对他人评价的认识实现的。
二、简答题
6.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有何不同?
【答案】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主要流派。三种学习理论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习的理解不同
行为主义对学习的解释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学到什么,怎么学习的都是环境刺激决定的。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2)影响学习的因素不同
行为主义认为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是如何安排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及其后果。认知主义像行为主义一样,强调环境条件在促进学习中的作用,但它真正关注的是通过鼓励学习者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来改变自己。建构主义则认为在一个现实的情境中学习以及选择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学习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3)对记忆的理解不同
行为主义认为,记忆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度,定期练习和复习能够维持学习者对反应的准备。认知主义认为,学习的结果取决于信息是否在记忆中用一种精心组织和意义充分的方式贮存起来。建构主义则强调灵活地运用原有知识而不是回忆事先打包的图式。
(4)对学习迁移的理解不同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迁移来自于概括,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情境可以使得行为在共同要素中实现迁移。依据认知理论,迁移同信息如何贮存在记忆中直接有关。当学习者知道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运用知识,那么就发生了迁移。建构主义主张:通过让学习者参与到一个有意义情境中的真实任务,就能实现迁移。
(5)所倡导的教学策略不同
行为主义者的教学是围绕着呈现适当刺激和提供机会让学习者操练作出适当的反应,教师应安排环境条件使得学习者能够对所呈现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而认知理论则强调教学必须基于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或图式,按照学习者能够将新信息同原有的知识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联系的思路来组织信息,如运用类比和隐喻。建构主义者所倡导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帮助学习者积极地探究复杂的主题或环境,并且像某一个领域的专家那样来思考问题。他们鼓励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理解,然后通过社会协商证明各种见解的合理性。
7. 定向反射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指什么?
【答案】(1)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这时,个体的心率就会起变化,注意力也会朝向刺激物,其他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吸吮)立刻停止。如果隔很短一段时间刺激物又重新出现,引出定向反射的次数就会逐渐减少。同样的刺激物如反复呈现,最后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定向反射习惯化。
(2)在个体己对某种刺激物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物,这时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他能将新刺激物与旧刺激物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为定向反射去习惯化。
8. 人格形成受遗传影响的主要研究证据有哪些,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
【答案】人格形成受遗传影响的主要研究证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1)艾森克的研究
①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他的主要根据是:
a. 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
b. 跨文化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的研究者运用不同的方法都发现了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即内一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
c. 对于人格的三个基本特质,都可以进行生理学的解释。就内一外向性而言,外向的人喜欢社交、喜欢刺激性较强的活动,内向的人不爱交往、喜欢安静的环境,是因为大脑皮层的生理唤醒水平不同。
(2)关于气质的研究
作为人格中的组成部分气质,可以从它的定义上看出,气质的遗传性。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气质实际上是指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出来的、受遗传和生理影响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类似于日常话语中的性情、秉性。关于气质的理论也充分的说明了气质主要是遗传的。
(3)双生子研究
心理学家通常用双生子研究法来研究遗传对于人格的影响。
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前者来自同一受精卵,一定是同性别,遗传基因相同; 后者来自两个受精卵,可能同性别也可能不同性别,遗传基因不同(与普通兄弟姐妹一样)。通过研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